2020年12月,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貌似偶然,实则必然。”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表示,“虽然增加了库存,但是等到每晚8时一开抢,1秒钟就售空了。”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分为“传说”“史诗”“传承”三个系列,还配备“洛阳铲”,在“微缩文物”的外面包裹着北邙山土,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考古的实地状况。宋华介绍,考古盲盒仅外观设计就改了12版,最新一版增加了考古地层表,今年1月中下旬推出的“图鉴”说明书还运用科技手段,让消费者通过扫码便能更加完整、立体地了解宝物。 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众多文化机构推出文创盲盒,将有料内容与有趣形式进行创新组合,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型文化消费形式。 早在2017年,先锋书店就在线上推出了盲选图书,当时品种比较单一,只是随机挑选精品图书作为盲选对象。“后来,我们不断吸纳读者反馈,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一是减少畅销书,选取更小众的精品图书;二是通过留言或问答增加互动环节,更符合读者个性化意愿;三是不断将盲盒主题化,将图书归类,增强指向性。”先锋书店品牌运营经理许黄缙说。 与普通文创产品相比,文创盲盒优势明显。“一是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探索性和娱乐性的消费心理;二是‘强IP性’和强设计感,符合年轻人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并且较好地平衡了性价比。”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熊海峰表示,这是一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有机结合、让文化走进生活的创新路径。 “我们对一个新领域的接触可能就是从一本陌生的书开始。”许黄缙认为,当下纸质书和自媒体阅读存在一个问题——阅读的同质化、知识的同质化。盲选可以打破这种同质化,帮读者拓宽自己的阅读边界。“图书盲盒的惊喜不仅在拆开礼物的瞬间,还在于阅读之后的收获。因为书本身也像一个盲盒,只有真正阅读完了,才能实现这本书的文化价值。”许黄缙说。 在宋华看来,文物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要坚持一些纯粹的东西。通过文创产品一点点地浸润消费者的心灵,让大众更加了解、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传承、一种期待,文创人一定要有温情。”宋华说。 作为文创产品的一种,盲盒是有益的形式创新。熊海峰认为,文创盲盒还需以“IP为王”,更专注于研发高价值、独创性的IP;同时,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加强市场规范、版权保护,减少同质化竞争,减少市场投机和盲目炒作,防止消费欺诈,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生态。(《人民日报》胡雪慧 张昕琳)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