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平轮1949:作家张典婉与中国的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编者按】
2005年,张典婉参与《寻找太平轮》纪录片的拍摄、制作,2009年《太平轮一九四九》在台湾地区出版,2011年,该书简体字版由三联书店出版。张典婉通过采访太平轮生还者、受难家属和有关人员,并调查大量的文献资料,努力还原了这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沉船故事。此后,吴宇森导演将“太平轮”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上下两部分别于2014、2015年上映,虽然电影中的故事与张典婉的纪实作品几乎没有关系,但作为太平轮故事的重要追溯者,张典婉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近日出版的Mook书《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中的《作家张典婉:最后她也变成了一艘渡船》讲述了张典婉与太平轮难分难解的缘分,本文摘编自该篇,由澎湃新闻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
《太平轮》电影海报
1959年,张典婉出生于台湾北部苗栗的农村。由于母亲过早离世,父亲不得不将她托付给同村年近六旬的养父母,随养父姓张,名典婉。但这对养父母并不简单。父亲张汉文曾是康有为门下万木草堂中唯一的台湾学生,母亲司马秀媛是上海滩大糖商司马聘三的千金。夫妇二人淡泊名利,过着耕田育果的农夫生活,但家中往来都是文化鸿儒,比如林海音、郁达夫等等。1948年12月,张典婉的养母搭乘太平轮从上海来到台湾。一个月后的1月27日,巨轮在它的第35个航程沉至舟山海底。死里逃生的养母听闻噩耗,默默将从上海带到台湾来的小狗改名为“太平”。童年的张典婉是听着太平轮的故事长大的,饭桌上,养母总会不厌其烦地提起,“这刀子是坐太平轮来的,这叉子是坐太平轮来的,这桌布是坐太平轮来的......”
电影《太平轮》剧照
直到2000年养母去世,张典婉在她的遗物中看到父母早年在上海的私人物品。有她和父亲1946年的上海身份证和记满上海时光的记事本,上面有每位朋友的地址和电话:愚园路、淮海路......张典婉抱着养母留下的皮箱号啕大哭,才意识到“太平轮”对养母和自己而言的意义。这艘永远沉没的巨轮,是养母无法再度回溯的、永远沉默的往昔,也是自己未曾谋面的乡愁。她到台湾和上海的档案馆翻阅历史资料,不放过任何一篇旧报纸上关于太平轮事件的报道。为了采访到与太平轮有关的人物,包括生还者、罹难者家属等等,她在报纸上刊登启事,一有消息就立刻动身前去确认,收集一切可能的记忆碎片。
当时的报纸对太平轮沉没的报道
得知电影《太平轮》即将拍摄,许多朋友都以为是张典婉的书要改编成电影,纷纷跑来恭喜。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电影情节并未使用《太平轮一九四九》书中记录的真实故事。
电影《太平轮》剧照
岁月潜行中,张典婉仿佛也成了一条船,将那些无法自言的往事,渡到如今。
《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李梓新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7月。(杨扬/柚子)
(实习编辑: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