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文化中国 >国学讲堂>正文

驱疫贺岁饮屠苏 紫禁城里的新年礼俗

2021-02-06 00:18 来源:科技日报

  金瓯永固杯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库

  博览会
  我国古代的农历大年初一又被称为元旦。在这一天,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帝,都会以特定的活动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清代自雍正起,皇帝在元旦日都会举行“明窗开笔饮屠苏”礼俗活动。即每年元旦的零点时分(子时),在爆竹声中,皇帝行完拈香礼后,会来到养心殿前殿西次间,坐在靠近窗户的紫檀长案前,亲自往金瓯永固杯内倒入屠苏酒,饮完后写下新年吉语。
  屠苏是什么呢?唐代农学家韩鄂所撰《岁华记丽》之卷一部分认为,屠苏是茅草屋的名字,屋主人每年岁末把药装在囊袋里并泡在井底,待元旦日取出掺入酒中,众人喝后不会得疫病。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之谷部第二十五卷部分认为,屠苏是一种草药,这种药可屠割苏虺,驱鬼消灾。屠苏泡酒后,具有防疫的功能。如《本草纲目》之主治第三卷部分载有“屠苏酒,元旦饮之,辟瘟疠”,即说明在新年饮屠苏酒可以避瘟驱疫。
  元旦日饮屠苏酒的习俗,较早的见于梁代学者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本古代记载岁时节令的书。书中载有元旦日“进屠苏酒,胶牙饧”,此处“胶牙饧”是指用麦芽制成的糖。其后的唐宋时期,元旦日喝屠苏酒逐渐盛行。如唐代诗人裴夷直所作诗《岁日先把屠苏酒》,其中有“先把屠苏不让春”;南宋官员洪迈所撰《容斋随笔》卷一部分载有“今人元日饮屠苏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矣”。
  对于清代紫禁城而言,除明窗开笔饮屠苏外,皇帝在元旦日还会与家眷、百官、使者等人共饮屠苏酒。如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元旦作诗《新正令日重华宫恭侍皇太后宴》,其中有“爵继屠苏捧,屏开仙木秾”,意即与皇太后共饮屠苏,以表达新年祝福;同日宴请准噶尔部落使者,并作诗《宴准噶尔夷使》,其中有“宛马已看来万里,屠苏应许预元正”,意即与使者共饮屠苏酒,并致以新年问候;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元旦,乾隆帝在太和殿举行新年团拜会,并作诗《元正太和殿赐宴纪事二律》,其中有“玉爵屠苏百礼洽,金猊瑞霭万祥浓”,即通过共饮屠苏酒的方式,与百官共贺新年。
  屠苏酒的驱疫功能与其配方密切相关。《本草纲目》之谷部第二十五卷部分记载了屠苏酒配方和饮用方法: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将上述药方用三角形的红色布袋装好,在除夕夜放在井底,第二天取出来,泡在酒中,煮沸几次后,即可饮用;药渣子还可置于井底,来年再用。紫禁城茶膳房和药房制作的屠苏酒配方、采用的浸泡方式均与《本草纲目》做法高度相似,选用的酒则为木瓜酒。为保证酒的甘醇,配方中还掺入了冰糖面。上述配方被煮沸后,所成酒即成为皇帝饮用的屠苏酒。
  笔者通过查询国内中医药学的相关文献,发现配方中的各种中草药均有医学功能。如桂心属肉桂类植物,可治风寒、各种心痛;防风可治腹泻、风湿、风寒等病;菝葜可治风湿麻痹、皮肤脓肿等病;蜀椒可治外寒内侵、胃腹冷痛等病;桔梗可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等病;大黄可治泻痢不爽、湿热黄疸等病;乌头可治风痹,风湿神经痛等病;木瓜则是舒筋活络、抗凝降压的果品。上述中草药泡在酒中经过煮沸处理后,不仅有利于各种药物充分溶于酒中,还可杀死一些病原体和细菌。由于屠苏酒的成分及饮用前处理方法均有利于驱疫,因而具有医学科学性。

  清代皇帝饮屠苏岁酒的礼俗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成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元日》诗中载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说明古人认为喝屠苏酒与放爆竹一样,均属于新年到来的象征。据清代官员吴振棫所撰《养吉斋丛录》卷十三记载,明窗开笔、饮屠苏酒的习俗,始于雍正帝。而实际上,雍正平时并不怎么喝酒。如《清实录》卷四十四载有雍正帝对自己饮酒的评价,即“朕实天性素不能饮,内外之所共知”。由此可知,雍正帝在新年饮屠苏酒,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消灾驱疫。不仅如此,清帝饮屠苏酒还有多种讲究,如皇帝在“明窗开笔”礼俗中,须择新年子时饮酒,寓意新年、新月、新日、新时开始;选金瓯永固杯盛酒,寓意政权永固;饮酒时面朝东,寓意迎接新的朝阳等。由上可知,清代皇帝在新年饮屠苏酒的习俗,是我国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反映皇帝和百姓一样,都希望新的一年里驱病迎祥,家国平安。(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周乾)


(责任编辑:王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