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公布的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名单中,安徽省仅有合肥市及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其中。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在省内具有较强的资源集聚能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也同样如此,比如有一半数量的安徽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都集聚在合肥市。而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可以说是当地装配式建筑的“发源地”,安徽省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这里试点成功,起到了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
对于如何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合肥市副市长葛斌在前不久举行的“合肥市装配式建筑现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合肥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要强化考核,在现有的市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基础上,加大装配式建筑分值权重;要建立项目库,按照项目类型、资金来源、项目用途等分区域推进装配式建筑……“另外,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要抓好装配率计算标准、积极推广不同装配式结构体系发展以及做好宣传引导等方面工作。”
【合肥市】
多措并举护航装配式建筑发展
合肥市发展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早,早在2014年5月该市就被列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同年,合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合肥市建筑产业化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要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凯曾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做好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提质、提速、提品、提效”,并推动装配式建筑向住宅以外的更多领域发展。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该市装配式建筑项目累计开工面积为1391万平方米。按规划,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到20%;到2025年,这一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总体来看,合肥市这些年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有如下特点:
●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公益性项目为切入点。起初,合肥市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各类公益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建筑产业化“走入”人才公寓、租赁住房和商品房开发市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后来合肥市政府又发文明确,2020年起所有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等住宅建筑和政府投资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部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专家“一对一”进工地护航建筑产业化。为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2019年起,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开展了装配式建筑专家进现场、进工地“一对一”活动。专家组对生产设备、模具组装、配件预埋等环节进行现场考察了解,逐项查阅工厂生产文件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资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王荣村曾表示,开展上述活动是合肥市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夯实建筑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试点应用装配式建筑。2018年,合肥市首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试点应用装配式建筑,这些房子主体结构用冷弯薄壁型钢建造,可快速交付使用,同时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大大提高,提升了房屋的居住舒适度。随后,合肥市长丰县以实施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契机,开展了推广应用宜居型装配式农房试点工作,探索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路径。
●开展系列宣讲活动。为推广装配式建筑,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了“走进装配式建筑”系列宣讲活动,编写了《装配式建筑政策精编》《装配式建筑30问》等学习资料,通过现场观摩、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等形式,对县区主管领导、基层干部群众和装配式建筑从业者三个层面重点人群进行宣讲,帮助他们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万玉认为,合肥市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整体力度较大,政府部门较为重视,但存在不同区县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接受度方面,随着近些年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以及一些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业内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有了明显改善,但在针对普通消费者宣传方面还应继续加大力度。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全力为装配式建筑企业做好服务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并于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该开发区设立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同时设立建筑产业化领导小组,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2011年,安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成功。
据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该开发区累计交付装配式建筑项目6个,建筑面积约65.2万平方米;目前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19个,建筑面积约320万平方米。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技术体系完善为准入、以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为入区企业做好服务,在具体实践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有如下经验做法:
●打造全产业链。2007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当地率先引进PC构件生产线,并以此为开端围绕建筑产业化和绿色节能建筑产业,相继引进设计咨询、PC构件、内装、市政配套、新材料等生产研发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积极推动和参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自2008年以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参编国家级技术标准4部,主编安徽省地方标准9部,参编安徽省地方标准4部,主编合肥市导则3部。在发展早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还拿出100万元,联合两所大专院校编制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验收标准》。
●发挥人才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两所大学的分校区,也有建筑产业化院校、科研机构,本身具备一定人才优势;另一方面,该区通过招商引资还吸引了一批装配式建筑企业。“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校企联合机制,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加强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占贤锴介绍说。
●与周边地区合作建设示范园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269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很难容纳更多的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落户。基于此,该开发区与合肥市长丰县在2020年4月签订协议,共同在长丰县设立住宅产业化吴山示范园,致力于打造安徽省最大的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物流和销售基地。
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装配式建筑企业代表看来,该开发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整体不错,项目落地及时,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帮扶也很到位。“开发区服务企业的意识非常强,这一点比什么政策都要有优势。”
研究札记:
发展装配式建筑更需做好企业服务
放眼同级别城市,合肥市近些年在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可谓有目共睹。在地方经济不断向好、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回流的背景下,当地装配式建筑也发展得很快。除上述梳理出来的经验做法外,合肥市未来可进一步借助“科教之城”及高校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发挥科研优势,推动装配式建筑更快更好发展。
对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发展装配式建筑具有一些政策上的“组合拳”优势,可同时利用好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利好政策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本身的政策性优势,进一步为相关企业、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做优。
不管是合肥市还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装配式建筑资源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来说部分县区发展有些滞后,甚至有些地方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推广积极性也不高。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资源,发挥好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总体而言,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的企业服务深入人心,是安徽省这两个范例的突出亮点。调研中多位一线人士提到,全市统一推行的专家“一对一”帮扶活动对企业的帮助作用很大,正如上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那位企业代表所言,服务意识强“比什么政策都要有优势”。在今后的装配式建筑推广工作中,除了制定标准、设立激励政策外,地方主管部门不妨多用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帮助企业和产业实现更好更快成长。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