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军事观察 >国防成就>正文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战研战快马加鞭

2021-01-27 13:39 来源:解放军报

  学员在综合演练中交流探讨。闫晓强 摄

  记者一行到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采访时,该院院长董连山刚刚从某重大演训现场归来。谈及我军火热的联演联训实践,他的话语中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去年以来,全军重大联演的联合指挥席位上,98%以上的指挥和参谋人员在学院培训过;学院100多名中青年教员,以联合指挥员的身份嵌入全军和战区组织的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数这一串数据,董连山说:“联合作战学院正努力朝着习主席指明的方向前进!”
  2016年3月23日,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要坚持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突出出来。”4月20日,习主席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语重心长地叮嘱:要采取超常措施,多管齐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尽快有一个大的突破。
  统帅的嘱托,折射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现实:各级指挥员大多没经历过真实战场的历练,真正懂打仗、会指挥,特别是精通联合作战指挥的人才还比较匮乏。不少指挥员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要求仍有差距,“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作为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国防大学也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新生的联合作战学院由多个院系和部门合并组建而成,原有任务不同、思维理念有别,学院建设的方向如何确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联合作战指挥教员队伍如何培养……
  铭记习主席视察时的重要指示,国防大学党委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作为办学治校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突出出来,聚焦“联合”这个关键词优化系室职能配置、科学编组教研力量、强化跨域深度协作。
  联合作战学院坚决贯彻大学党委部署,针对指挥员“五个不会”问题,以联合作战人才专业化培养为突破口,对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重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意志强力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建立起一套逻辑链路、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全部向联合作战聚焦的新型课程体系。
  “围绕联合作战全新设计教学内容,重点班次课程更新率达90%以上……”某系主任郐舟坦言,当初,系党委向院党委上报课程改革方案时,自己心里多少有些不托底。大量曾经的“精品课”被取消,沿袭多年的教学思路被改变,一些老教授感叹“讲了一辈子课,快退休了,反而不知道怎么讲课了”。这份“重起炉灶”的课程改革方案,却得到院党委一班人的全力支持,并在全院推广。
  牢记领袖重托,学院上下聚焦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教战研战,开始了转型重塑。
  当时刚刚走马上任的系主任王勇男迎来一场硬仗。人员定岗落编、融合重组尚未完成,学院却要求新学年采用新的课程体系上课。此时距新学年开课,只剩两个多月。
  “全力推进教学科研创新是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也是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基础性工程。”王勇男与全系同志没有一个人讲条件,“学员‘等米下锅’,教员岂能按部就班,一个字:干!”许多人吃住都在办公室,硬是按时间节点完成了任务。
  “联合战役军团指挥员战时主要指挥工作”是该系的重点教学内容,一位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学员告诉记者,学习期间,57个教学日安排了12个专题、27项作业内容、4种作业身份,最终形成37项作业成果,“研”和“练”的比重达70%。他感叹:“强度之大、转换之快、难度之高、要求之严,出乎意料。”
  检查验收那天,上级督导组专家评价:这是一套符合备战打仗要求、全流程全要素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专业化课程体系。
  几年来,这个系接连打了两场教学改革硬仗,先后构建了联合作战指挥课程体系1.0版和1.1版,如今正向完善2.0版冲刺。
  为了联合一往无前。靠着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该系还创新了基于问题研究的理论课教学、基于实验验证的想定课教学、基于平台系统的技能课教学、基于兵棋对抗的演习课教学等“六个基于”全链路教学新模式,配合新的课程体系教学。
  在王勇男带领大家打赢一场酣畅淋漓的硬仗时,某系主任杨飞龙的开局同样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课堂上,一位多年从事作战教学的教授侃侃而谈,一名空军学员却接连指出3个问题:“教授,您刚才讲的空军编成实力与现行体制编制不吻合,无人机使用规模和方式与现有技术条件不匹配,空降兵使用方式与联合作战要求有出入。”
  在学员对抗的演习场上,一位外聘专家对演习方案提出质疑:“你们组织的是联合作战演习,但排兵布阵还是老三样,虽然设置了海、空元素,但基本没有用起来,建议按照联合作战背景,重新优化演习方案。”
  ……
  原本承担陆军指挥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员转岗培养联合参谋人才,面对全新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基本理论、想定作业,还是参谋技能、系统操作,这个系的教员几乎都得从头开始。
  回忆开局起步时的窘境,杨飞龙说“嘴上都急得起了泡”。那段时间,杨飞龙每天忙得连轴转,办公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要培养过得硬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员必须有几把“硬刷子”!学院党委组织一场特殊的指挥所演习,基于联合作战背景、基于信息系统运用,全院95%的教员参加,人人进入角色,个个接受检验。
  演中练、练中考、考中评。演习结束当天,院领导带领机关和外邀军兵种院校专家一起,对演习进行集体“会诊”,列出13项55个问题。这场看似平常的演习在校园里掀起一场头脑风暴,也让大家看到了差距。
  院党委趁热打铁,叫响“走出军种溪流,汇入联合海洋”的口号,采取跨军兵种代职“全方位塑造”、参加重大演训“实战化锤炼”、理论与实践“深层次融合”等多种手段,为教员队伍补联合之“钙”。
  杨飞龙给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据:全系所有教员都拥有到联指机构参演、跟训的经历,10多人赴各军兵种交流代职,全系年人均授课量达数百课时,形成了数十门课程的全新教学体系,其中作战指挥类课程比重超过70%。
  记者采访当天,军委政治工作部机关到学院所属某演训中心调研。
  “没想到,你们对联合作战的模拟推演这么逼近实战!”负责某战时政治工作项目研练攻关的同志,看完中心的技术演示后,对高级工程师胡晓峰说。整整一下午,双方都沉浸在研究合作的氛围中。
  这样的造访已成为常态。如今,该中心已成为我军名副其实的“战争实验室”、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幽默地自称为“棋兵”的胡晓峰,是该演训中心兵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为了把中心的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63岁的他已延期3年退休。去年八一前夕,习主席签署通令,为胡晓峰记三等功。
  “行进在统帅关注的目光里,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当面聆听过习主席重要指示的胡晓峰,深感责任重大。这些年,兵棋团队在他和司光亚、吴琳等“领头雁”的带领下,取得累累硕果:先后完成600多类军事规则模型设计,研制出30多套战略战役演习子系统,以及3款战役兵棋想定作业系统,构建起我军兵棋理论和技术应用体系,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傍晚时分,联合作战指挥员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分班讨论,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班都堪称一个“微缩版”战区联指。队长李文锋介绍,他们在编配班组人员时,会考虑将不同军兵种的学员安排到一块儿。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也是‘熏陶’出来的!”李文锋告诉记者,他们在编班、分组等几乎所有的管理和生活细节中,想方设法为各军兵种学员创造交流、互动的条件,营造联合的氛围。

  采访期间,恰逢学院政委李伟强就任。3年多前,李伟强就在联合作战指挥员培训班学习深造。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联合作战学院因联合而生,为打仗而建,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主席的嘱托,加快联合作战人才培养步伐。”


(责任编辑:王璐)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