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速了这一趋势。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 所幸,总有阳光刺破乌云。在商务部日前举行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线上专题培训班上,商务部国际司司长余本林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这个背景下签署,可谓‘雪中送炭’,为中国应对复杂严峻局面赢得主动,为我们育新机、开新局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战略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 余本林指出,RCEP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它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RCEP的实施,将有利于引进国外更好的产品、技术与服务,打通国内产业链循环,优化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RCEP推动东亚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巩固中国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发挥作为连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接口”作用,从而服务构建新格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 余本林表示,RCEP体现了创新发展的理念,创新性地纳入新的开放规则,如服务投资中首次纳入“棘轮”义务,以制度创新推动“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首次纳入新金融服务,承诺对于提供新型的金融服务,各国相互给予非歧视待遇。 RCEP还充分体现了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阶段迥异的各个经济体,通过相互开放市场,通过累积原产地规则,共享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繁荣。 可以说,新发展理念贯穿了我RCEP实践的全过程,还将继续为日后RCEP生效实施工作提供重要指引。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抓手 余本林表示,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推进完成RCEP这一重大经贸谈判,增强了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利益纽带,加强与亚太各国的经贸联系,有利于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周边外部环境。 自贸区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 自2002年与东盟签署第一个自贸协定以来,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对外贸易与投资,稳定长期繁荣稳定的外部空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东盟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伙伴,经过近20年的自贸合作,2020年跃升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总体上,中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投资增速,均明显高于与非自贸伙伴的增速。 同时,自贸区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重量级自贸伙伴不多,自贸区覆盖贸易总额约1/3,低于美日欧水平;市场开放水平和规则水平还不够高;企业利用自贸协定的意识还不足,协定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还有待提升。 余本林指出,中央提出要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正是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补足这些短板,立足“扩围”“提质”“增效”,实现全方位提升。 RCEP的签署为自贸区提升战略实现了“开门红”,在“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扩围”方面,RCEP的达成,使日本作为世界前十大经济体成为我自贸伙伴。“提质”方面,RCEP在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CPTPP水平,电子商务、竞争、合作等规则领域也大幅借鉴国际高标准规则。“增效”方面,我们前所未有建立起RCEP生效实施机制,将最大限度实现前面所说的效果提升。 RCEP带动东亚区域经济发展 余本林称,一方面,RCEP将有力提振各方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根据国外研究机构统计,RCEP将带动RCEP成员国年出口净增加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增加1860亿美元。这里面,中国的年出口额预计将增加2480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额将增加50亿美元,轻工业品出口额将增加450亿美元,先进制造业出口额将增加1850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将增加70亿美元。 另一方面,RCEP还将显著优化域内的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从而大大提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RCEP还将通过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国际商报》记者何诗霏)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