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20日电(吴一航) 1月19日,对于89岁的刘杜珍来讲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这天,她把自己和爱人毕生积攒的150万元存款,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爱人生前希望能回报母校的心愿。
刘杜珍的爱人是我国著名自动控制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张良起,2009年因病在北京去世。2018年,刘杜珍从原工作地长沙回到上海,几乎每天都在念叨着同一件事:捐款。
在捐赠书上签完字,刘杜珍坐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张良起)的两个心愿总算是都完成了!”
两个心愿:落叶归根,回报母校
刘杜珍老人现在居住在上海杨浦区第一退休所里,老人十分低调,本不愿就此次捐款接受采访,经过干休所领导和身边老友们多次做工作,方才同意。
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采访被安排在了老人家中。在她家里,记者看到,整洁的客厅除了一张沙发,几乎没有什么新家具,放老照片的柜子和生了锈的电扇都是从长沙带过来的,跟了老人几十年。
在采访过程中,老人不断地摆手表示,“不要报道,你们能来听我讲讲故事,我就已经很开心了”“和别人比起来我捐的不算多,实在是拿不出手”……
在刘杜珍眼里,150万元的捐款“少”得让她拿不出手。但实际上,老人生活并不“土豪”。杨浦第一退休所政委邓荣锦说,刘杜珍老人家里从来没有请过保姆,每天都坚持自己去食堂,把饭菜打好拿回家,留一半吃一半。“她在家也不开空调、暖气,一年四季就这么几件衣服。”
一生节衣缩食,一捐就是全部积蓄。谈起捐款的初衷,刘杜珍回忆说:“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对张良起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他把一生的时间都献给了教育和科学。回报母校是他一直就有的想法,他想为热爱科学的学生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全力支持。”
由于工作原因,出生于上海的张良起1952年被调离家乡,之后就再也没有调回来。“以前陪着他回过上海几次,每次回来都要和他一起去逛逛徐家汇的交大校园,然后就是见亲戚、朋友和以前的同事。”刘杜珍回忆说,他和朋友同事们在一起就特别有话说,聊的最多的就是大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偶尔也会说一些趣事。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刘杜珍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思维仍十分清晰。在被问及为什么要捐掉全部积蓄时,老人说:“一个人又花不掉什么钱,而且自己每个月还有退休金。钱对自己来说没有用,送给学校希望能发挥一点作用。”
从长沙回到上海,除了捐款,还有一件是刘杜珍念兹在兹的事:送爱人落叶归根。张良起离世后,刘杜珍就一直把爱人的骨灰暂存在家,希望能有一天带回上海。现在,这个心愿也完成了。
聊了一会儿,刘杜珍起身从卧室里拿出了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的是两位老人全部存款的票据。“把这个交给学校,他的两个心愿就都完成了。”刘杜珍说。
刘杜珍从铁盒中拿出了全部的存款票据。新华网吴一航 摄
50多年的相互守候,心愿早已不分你我
“张教授离世近十二年了,您为什么还执着捐款?”记者问。
“以前工作和生活都不在上海,没有机会去做这些。我们结婚50多年了,他的愿望也就成了我的愿望。”刘杜珍老人笑着说。
1952年,29岁的张良起被调至哈尔滨,参与早期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创建工作,也成为当时哈军工最年轻的教师之一。到哈军工的第二年,张良起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刘杜珍,两人确定感情后,于1956年正式结婚。
在哈军工工作期间,张良起先后参与了电子系、导弹工程系等尖端军事学科建设。由于工作特殊,原本就沉默少言的他,在妻子刘杜珍眼里,更成了个“闷葫芦”。
“当时我和别人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清楚’,他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开会’。”刘杜珍说,单位同事经常问自己张良起是干嘛的,我每次都和他们说不清楚,别人以为我不愿意说,事实上我是真不知道。学校建设期间,张良起几乎没有周末,根本不在家待着,好不容易电话找到了,他就告诉我在开会。
“您当时理解他吗,会不会和他生气?”
面对记者的提问,老人笑着说,“不生气,我们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所以特别能理解他。他越是说得少,说明他越值得信任。”
1970年,哈军工主体部分南迁至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到1978年,才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6年之后,张良起从老领导手上接过接力棒,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
“当校长后,他工作就变得更忙了。他和同事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的是把国防科技大学办成全军满意的人才库。”刘杜珍说,他们那一批人的信仰就是“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良起担任校长期间,国防科技大学的科研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他主持下,我国首台两足步行机器人研制成功,将我国机器人研制技术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除了科学研究,张良起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在客厅角落的柜子里,记者看到了很多张良起当年的纪念证书,“向为建立和完善中国学位制度做出贡献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工作留念”……
“别看他有这么多荣誉,但生活上过得特别‘小气’。”
刘杜珍回忆说,“平时出差,他都是自己带面包、方便面,从来不去餐车就餐。有一次,从武汉参加完会议回长沙,没有坐票只有卧铺,他就一路站了回去。”
勤奋报国一生,却不要丝毫优待。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学院原教授冯春祥是张良起的同事,他回忆说:“张校长上班的座驾是一辆旧自行车,无论严寒酷暑,他骑车穿行在校园的身影,一直铭刻在众多国防科大师生的记忆里。”
退休之后,张良起就经常想回母校走走。刘杜珍回忆,因为多年超负荷工作,张良起先后做了三场手术,退休后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最终,连亲自给母校捐款的愿望也没能实现。“他的心愿就是我的心愿,乘我现在还能走动,要抓紧把这件事给办了。”
在刘杜珍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张良起书写的一张条幅,那是陶行知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