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经全面修订的《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对我省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志愿者“被注册”、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志愿者保障力度不够以及志愿服务缺乏纠纷解决机制等给出了“方案”。
量质提升,引导更多专业人士当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指标被纳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截至去年12月,江苏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有1627.01万人,在全国排名第一;全省经身份标识的志愿服务组织达4538家。省人大常委会此前立法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存在注册志愿者数量虚高、个别志愿者“被注册”现象。
“‘一张纸志愿者’确实存在。”江苏蓝天救援督导张宇朴坦言,很多志愿者注册后却不知道要做什么,或者缺少专业组织带领开展专业志愿活动。以志愿救援为例,目前蓝天救援队是国内体量最大的民间救援志愿队伍,有近3万名队员。志愿者要在体能、技能上达标,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系统训练,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破拆、绳索救援、水域救援、潜水等技能。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建阳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修订,引导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注册成为志愿者,鼓励和支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有条件的,可以登记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
专业化服务,呼唤专业培训机制支撑
专业化是未来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南京蓝天救援队队长陶石磊告诉记者,去年救援队共抢险60场左右,另开展100多场社区志愿服务。队员需进入危险的救援现场,技能培训是团队最需要的“及时雨”。
针对目前志愿服务组织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等问题,此次修订强化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培育,对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运营管理人员免费培训等作出规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志愿服务培训基地。
省民政厅慈善社工处副处长倪华介绍,2019年江苏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发挥省级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引领、服务、示范作用。南京、南通等地正建立志愿者培训学校,镇江等地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各地发挥社工在组建团队、开发项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发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针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稀缺这一现状,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正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等合作培育和孵化服务项目。
“提供专业化、制度化、流程化的志愿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呼吁增加更多‘技术型’志愿者。”南京雨薇青年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吴亿达告诉记者,该中心有注册登记志愿者1万余人,常年活跃的有5000-8000人,承担了南京新街口、南京南站等处5家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管理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青年志愿者”等网站为他们提供了专业指导视频,介绍如何既做好自我防护又开展好志愿服务。
购保险签“格式协议”,更好保护志愿者
本次修订经过两次审议,“加强志愿者人身保护”一直是审议讨论焦点,最终形成完善志愿者人身安全保险的制度设计。
“这对我们专业的民间救援志愿队来说,是重大利好!”张宇朴说,救援过程和平时训练都有一定风险,多年来,志愿者无法买保险、保险公司没有设立专门险种,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困扰。陶石磊也反映,救援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蓝天救援队主力队员一般为35岁-40岁人士,堪称家里的“顶梁柱”,有份意外伤害保险尤显重要。
张宇朴和同事曾多方寻找愿意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两年前,国内一家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保费为每人每年数百元,虽然保额不高,但出任务时身份审核和保险审核必须同步,确保保险保障和经过相关专业训练“双保险”。
赵建阳介绍,修订后的条例规定了应当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情形,并明确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的举办者应当按照与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的约定,为提供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购买相应保险。
2019年和去年,国内发生了几起救援志愿者遇险身故的案例,引起各志愿团队的关注。江苏蓝天救援队在省内有30多支队伍、约4000名队员,大家要么自己掏钱买、要么寻找爱心单位出资买保险。陶石磊说,现在每次服务,团队经常集体购买一款临时性的意外伤害保险,将来有了更有力的保障,大家的干劲会更高。
这次修订还列入了支持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服务行业组织等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条款。
志愿活动中有时会发生纠纷。在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江苏牧羊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设计师、扬州市邗江区总工会副主席赵波看来,此次修订志愿服务条例加入“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非常必要,“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志愿者遭到误解、嘲讽,我觉得要把‘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再充实一点,进一步促进人们理解、尊重、配合志愿者。”
条例修订还加入规定,引导志愿服务各方签订书面协议,以预防和减少纠纷。赵建阳表示,修订后的草案要求省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志愿服务协议示范文本。
优待志愿者,保障服务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是义务性质的,但现实中开展志愿活动往往会得到一定的保障和优待。如何防止优待“变味”、尺度如何把握,是本次修订重点调整的一个方面。
为保障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修订后的条例列入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措施给予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优待、礼遇,以及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为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提供优待的条款。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也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苏州等地将志愿服务积分纳入积分落户、子女积分入学等激励措施;扬州、宿迁等地对于达到一定星级的志愿者,给予免费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礼遇。
省人大常委会不少组成人员提出,应给予志愿者一定激励、回馈,“但奖励、优待应当适度,以体现志愿服务自愿、无偿的本质属性。”赵建阳表示,经过研究斟酌,条例中删去了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支出的交通、通信、食宿等费用给予适当补贴的内容,同时明确,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筹集的经费可以用于为志愿者提供这方面必要开支。“优待”则更多体现精神奖励属性,比如“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
此次修订增加的“时间银行”制度颇具创新意义,且可体现志愿精神。条例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根据其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组织优先为其提供志愿服务。
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秀莲介绍,为了确保专业精准服务,时间银行实行发行总量控制,服务对象从重点空巢独居老人开始,服务项目从“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急需项目做起,运行成熟后再逐步拓展。南京还率先探索建立时间银行专项基金,基金由政府投入和社会捐赠支撑,保证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还在常州、青岛等地开展和推广。
志愿服务作假,将被记入信用档案
条例专门增加一章,对志愿者“被注册”、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抢险救灾等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还要求省民政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信用记录制度。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提供虚假志愿服务信息或者在志愿服务中有违法行为的,将被依法记入志愿服务信用档案。
目前,南京时间银行已建立追溯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刷单”、违约、造假等情况,后台适时监测志愿者接单后的行动轨迹。为防止志愿者和服务对象造假或失信,以信用分进行制约,低于60分者将被停止服务和被服务。对利用志愿服务进行诈骗的,予以严惩。
倪华表示,民政部门将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身份标识;制定并公布志愿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统计和发布制度;建立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志愿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制定统一的信息数据对接标准,推动全省志愿服务数据统一归集、统一管理和共享交换;制定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以及志愿者因提供志愿服务受伤、致残、死亡的认定办法;建立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信用记录制度;对志愿服务组织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抢险救灾等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志愿服务活动、违背自然人的意愿将其注册为志愿者,以及利用志愿服务标志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性活动以及其他与志愿服务无关的活动等行为进行执法。(陈月飞 唐悦 顾星欣)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