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环境能源>正文

在绿水青山间快乐成长

2021-01-19 11: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心 洵 梁梓琳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大熊猫舜舜在吃竹笋。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一头野牦牛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阿勒腾乡哈尔腾草原上奔跑。
  高宏善摄(新华社发)

日前,一头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捕食。涠洲岛海域是我国近海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现的已知唯一的大型鲸类捕食场所。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摄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挑战,不少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仍受到威胁。  斑羚在上方山山林里轻巧跳跃,黔金丝猴在梵净山山间呼朋引伴,朱鹮在千湖湿地繁衍生息,花草树木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绿水青山间,野生动植物快乐地生长着,展现出一幅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画卷。

种群恢复增长中

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实施了大熊猫等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系列专项保护规划和行动方案,促进了大熊猫、朱鹮、麋鹿、野马、苏铁、西藏巨柏等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与增长。

北京市郊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赋存古老植物物种的典型地区,科研人员在对上方山天然林进行科考活动时,发现这里的物种多样性出乎意料。为保护这一宝贵资源,当地加大监管力度,严禁狩猎、砍伐,逐渐地,更多野生动物回归到原始居住地,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恢复增长。

东黑冠长臂猿曾经活跃于中越边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被认为灭绝,2002年,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中越交界处的喀斯特森林,自此,中越两国开始联合抢救这一全球极度濒危物种。2011年,中国广西和越南高平林业部门签订备忘录,合作跨境保护东黑冠长臂猿。近十年间,专家们实地监测,村民们自发种树,巡护员日夜守护,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东黑冠长臂猿数量终于从一开始的4群约23只猿,增长到2016年的22群136只。随着中越猿群“生命通道”打通,环境容纳量继续上涨,猿群数量有望翻番。

诸多动植物种群在恢复增长中。十三五期间,大熊猫野生种群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的约180头增长至293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濒临灭绝的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同时,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中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野外回归206个物种,其中112种为中国特有种。

自然保护区发力

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普氏原羚在高原上飞奔。这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个场景。2020年底,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开展冬季巡护巡查和越冬水鸟、普氏原羚交配前期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现,多种越冬水鸟及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均呈增长趋势。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保护初期增长了38倍。目前,自然保护区内,“以鱼净水、以鱼养水、以鱼抑藻、以鱼控草”的生命共同体已初步形成。

为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2020年1月1日,国家对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又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还会同沿江各省市发布实施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计划,持续组织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在长江流域放流各种鱼类超过50亿尾。目前,长江江苏镇江段水质逐渐向好,两岸水草丰茂。2020年12月31日,被誉为“鸟类活化石”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白鹤现身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在焦北滩逗留一周之久。有关专家介绍,白鹤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严苛,此次在镇江停留,说明保护区内自然环境良好,让野生鸟类有了适宜的环境栖息。

实践证明,以自然保护地方式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一件行之有效的措施。2017年,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1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保护地面积达到17%的目标。截至2019年6月,已有3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过去,自然保护地存在划定不科学、交叉重叠的问题,随之带来了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隐患,导致自然保护地在保护与开发之间经常处于两难。现在,通过划分严格管控区和一般控制区,各地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策的管控政策。在严格管控区内严禁建设与保护无关的项目,而在一般控制区内,则可以开展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科普宣教等活动,使自然保护区起到保护、开发、宣教的作用。

最严法规“禁野”

现在,禁食野生动物日益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禁食令不仅事关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更为野生动物保护加上一针“强心剂”。2020年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对于“禁食令”,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专家孙全辉认为,人工圈养的野生动物可能在行为上表现驯服,但基因并未被驯化,会带来公共卫生风险。

当下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普法宣传已经带来正向影响,许多大城市野生动物消费呈下降趋势。广东地区有食用野味药膳的风俗,广州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禁食令”,规定不得以药膳名义食用或经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制品。广州一名大学生表示,过去,家里曾有食用野味药膳的习惯,近些年在科学观念的影响下,父辈逐渐认识到食用野味并无益处,自己在和同学聚餐时也会有意识规避野生动物食品。

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自2020年6月起实施,规定北京实行全年全区域禁猎,同时扩大禁食范围。过去,禁食范围只涵盖重点保护动物,新规颁布之后,陆生动物及其制品都在禁食范围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介绍说,过去捕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会处以野生动物价值2到10倍的罚款,新版条例出台后,处罚力度被提高到5到20倍,对违法行为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新版条例也因为更大的禁食范围、更高的处罚力度和更严密的细节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野生动物保护法规”。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