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陶勇、李润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成为医生意味着什么?在散文集《目光》中, 作者陶勇敞开心扉,讲述一位医生的精神成长史。作为医生,他曾无数次给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这一次,他成为写作者,用文字点燃了光亮。 医生是付出爱、给予希望的人。在许多人看来,医生这一职业压力大,工作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陶勇看来,医生的获得感来得特别直接。身为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疗愈一个人,这带给他无与伦比的价值感。每次参加医疗公益活动,走进偏远山区为那里的人们看病,“当患者在我手里重见光明,他们脸上激动的表情会让我忘掉所有的困难”。 医生是不断学习、攻克疑难的人。在作者看来,有两类医生。一类是应用现有技术,沿袭前辈指引,兢兢业业对待病患;一类是不断开创新技术,努力提升现有的医疗水平。这两类医生没有高下,热爱钻研的陶勇选择成为后者,将葡萄膜炎作为主攻方向。这一疾病病变速度快、病因复杂,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风险极大,尤其需要医者迎难而上,跨越学科边界,吸纳多方观点,组织团队攻坚克难。 医生是崇尚善、传递善的人。在作者看来,医生和患者就像一个战壕中的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医生和病人应互相给予、互相成全。作者不止一次说,他不愿放弃、不能放弃,就是因为,那些患者像一盏盏烛火帮他找到了前行的道路。他和小岳岳的故事便是如此。这个患有白血病、术后眼睛发生病变的孩子虽然历经挫折,却表现得特别坚强。十年时间,他的两只眼睛先后做了多次手术,但小岳岳始终不放弃,甚至在治疗之余抓紧时间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小岳岳一家深深感动了陶勇医生,他也对小岳岳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为了帮小岳岳一家省钱,他去央求专家和同行做相关检测和分析。通过不懈的努力,小岳岳终于恢复了视力。十年辛苦不寻常,打开小岳岳的医疗记录,厚厚一大本,一行行的文字深深浅浅,有些页已经褶皱破烂。患者不言弃,医生们更不会放弃,医生与病人共同携手,为了1%的可能付出了100%的努力。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这种医患同心的精神力量所打动、所鼓舞。 《目光》这本书也显示了作者的视野和胸怀。作者说,在初学医时眼里只有病,看病就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他发现,看病其实是看人,如果不关注人,治得了病也治不了心。 天下无盲,是眼科医生至高至纯的理想。实现这一理想,科技革新不可或缺。譬如推广眼内液检测技术、推行泪液各项成分检测、推动外泌体的治疗规模化和产业化等。作者还畅想,未来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科技手段也能够应用于眼病治疗,让眼病患者康复。 《目光》向我们更多展示了一个医生擎着爱的火炬,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达致卓越的过程。作者以其健朗的人格与灿烂的生命之光,照亮并温暖了读者的心灵。(《人民日报》岳雯)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