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正文

经济新常态下“L”型底边走势是否已经稳定?

2017-07-27 11: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刘世锦:中国经济“L”型底边运行并非低迷
  2017年已过半,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不断向前发展。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势,有诸多疑问亟待解答:中国经济走到了什么样的位置?“L”型底边的走势是否已经稳定?未来还有哪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小心应对?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当前,中国经济走到了什么样的位置?
  刘世锦:经过七年的回落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在今后一段时间,需求侧的房地产投资和供给侧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随着一线城市楼市降温,房地产投资将会回归常规轨道,出现低速、零增长抑或负增长。对于已经越过房地产投资历史需求峰值的经济来说,房地产投资呈负增长并非不合逻辑。事实上,在2015年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只是2016年一季度后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改变了房地产既有的增长轨道。即使出现负增长,房地产投资依然是一个很大的规模。房地产投资回归常态将会拉低整个投资增速,但出口形势好转所带动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加码,将会形成对冲力量。设备投资近期已呈触底回升态势,尚有一定扩张空间,需要观察其高点和可持续性。
  供给侧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必要的回调当属意料之中。问题在于,去产能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些行业,比如煤炭行业,PPI大幅回升并不是由于“去产能”已经到位,较大程度上是由于“限产量”。价格升高是否会使这些被限产能重新释放,进而再次压低价格,使供给侧调整增加了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包括煤炭、钢铁、石油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在这一轮周期的最低点,应该已经过去了。
  如果以上所说的调整出现,在2017年下半年,经济可能会遇到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只要探底幅度不明显低于前期,就可以考虑经济运行进入新平台的可能性。当然,这样的验证不一定只有一次,次数增加有助于提高触底成功的可信度。如果触底得以确认,经济增长将会转入L型底边构成的新增长平台,以往七年以结构转型变量为主的波动将会趋于平稳,新平台上以存货和设备投资变动为主的短周期波动将取而代之,经济运行将呈现大L型加小W型的变动态势。
  中国经济网记者:对L型走势有诸多不同看法,您如何判断?
  刘世锦:对L型走势,有必要加以讨论。一种观点以为,既是触底,必有反弹,而且期待出现大的V型或U型反转,重返以往高增长的轨道。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将脱离新常态,进入增长新周期。这种观点混淆了已有平台上的波动与增长阶段或增长平台之间的转换 。我们所说的触底,是指由持续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平台转到未来的中速增长平台,是不同增长平台之间的切换。触底意味着进入了新的中速增长平台,稳住了,不再继续下滑了。在新的平台上也会有短期波动,但与以往高增长轨道为基准的大力度反弹或反转不是一回事。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只是暂时企稳,时间长一点,还会斜坡式下滑。我们所说的触底,经济学上的含义是找到一个较长时期的新均衡点。在经济结构意义上,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从日本的经验看,这一中速平台维持了近20年。如果情况正常,中国应当具有至少十年以上中速增长的潜力。
  还有一种观点把经济在“L”底边运行视为一种低迷状态,持不乐观的看法,期待着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或大力度改革后,能够走出这种状态。这种观点是未能把增长转型理解为不同增长平台之间转换的另一版本。进入“L”型底边运行意味着进入了中速增长平台,是一个自然、正常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说,这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试图通过深化改革重返高增长轨道,是对增长和改革关系的误解。改革到位,将激励转型升级和创新,为较长时期的中速增长提供动力;改革不到位、徘徊甚至倒退,中速增长也支撑不了,还可能落入某种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网记者:您指出,中国经济进入触底验证期,并将呈现大L型加小W型态势,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将一帆风顺?
  刘世锦:经济开始触底与实现触底并得到验证并不是一回事。在这个特定时期,从目前的环境条件看,将面临超过以往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首先,全球化进程遭遇的困难抑或某种倒退会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速,有其深层原因,构成了中国外贸减速的外部因素之一。“特朗普冲击”和欧洲若干国家大选后的政策走向含有不少未知因素。有利条件是,从经济周期和增长动力转换看,全球经济有望进入缓慢增长轨道。
  其次,中国经济中的金融风险并未明显减退。与供给侧改革中的去产能、去库存相比,去杠杆力度较小,事实上,过去一年全社会的杠杆率还在上升。当经济接近底部时,有些过去尚能扛得住的风险就可能抗不住了。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高增长化解或推后某些风险的特点在中速增长期将不复存在。好消息是,随着经济触底,PPI回升、企业盈利水平改善,抬高了预防金融风险洪水袭击的堤坝,为化解潜在风险提供了缓冲,尽管能否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仍是一个问题。
  第三,宏观政策能否得当使用仍有挑战。已经明确的是,需求刺激政策对增长阶段转换中的减速并不有效,不适当的使用还会对转型过程带来负面冲击。这正是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了达成某些短期目标,需求侧刺激政策的诱惑始终存在。特别是经济受到意外冲击而出现下滑,如何把握好需求政策的度,将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

  尽管存在上述因素困扰,中国经济在一两年内实现触底、转入中速稳定增长期,实现增长平台转换,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中速增长期的动能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了。(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