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正文

他曾是李克农的得力助手,“秘密工作”获周恩来夸赞

2021-01-05 13:45 来源:《祖国》杂志

    提起中共特工,大家耳熟能详的可能是“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和胡底。但李克农曾经有位秘书,也是一名红色特工,因精通俄语,文字功底极强而被重用。他的情报工作经历不逊色于李克农,尤其是他执行任务的地域跨度,没有人比他更广,这个人就是开国中将刘少文。

开国中将刘少文(1905年12月29日—1987年4月10日)

    刘少文,1905年12月29日出生于河南信阳。他青年时代接受革命思想,积极投身学生运动。代表开封市赶赴上海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1925年,刘少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瞿秋白当助手,获周恩来夸赞

    1925年10月,我党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刘少文被派往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期间,刘少文担任过本年级党支部书记,掌握了流利的俄语,为后来从事中共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工作奠定了基础。

    1927年2月,大革命形势危急之际,刘少文受党组织委派,担任苏共代表团翻译,随代表团回国参加大革命。11月,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看中刘少文的才华,调他到身边担任助手,负责国际联络工作。1928年下半年至1931年上半年,由于早年旅苏的经历及谙熟俄语,刘少文得以出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翻译科科长,负责同共产国际和兄弟党的联络工作并管理有关经费,兼管与兄弟党驻上海代表的联络工作,“是中共与(共产)国际联络的交通员”。

    1934年2月,刘少文辗转到达江西中央苏区,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并主编军事杂志《革命与战争》,还担任过红军总司令部政治教导员。周恩来曾称赞他是“既能秘密书写(秘书),又能提纲挈领(主编),更能深入人心(政治教导员)。”

    1934年10月,刘少文参加了长征,并在遵义会议上担任秘书工作,见证了党史上伟大的一章。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合影。后排左六为刘少文。

抗日战争中的幕后英雄

    李克农曾在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当过主任,当时的秘书长就是刘少文。李克农离职后,刘少文留下来继续辅佐新主任潘汉年。日军进攻上海后,刘少文立刻与潘汉年一起将留在上海的一些进步人士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1937年11月底,潘汉年撤离上海后,刘少文继任“八办”主任,开始主持办事处的全面工作,在上海坚持斗争,直至1939年底赴延安汇报工作。在上海时期,刘少文对敌斗争主要是同各抗日团体的上层人士保持联系,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党的政策、主张。1938年12月、1939年9月,在刘少文引介、争取下,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办事处与其他爱国团体两度组织“上海各界民众慰劳团”慰问皖南新四军,各爱国团体为新四军征募龙头细布7000匹和大批棉衣、棉鞋。通过刘少文联系转手,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农场经理纪振刚将他收存的国民党军队溃退时遗留的机枪数十挺、步枪数百支全部送交新四军,大大提高了新四军某部的战斗力。

新四军驻地召开的欢迎上海慰劳团大会现场

    为指导江南等地的抗日活动,刘少文组织印发抗战刊物如《时事丛刊》、《内地通讯》和《江南通讯》等,并以“柳华”、“铁人”的笔名在《救亡日报》和《团结周刊》上发表文章,以示中共与敌后人民同在。身在上海,刘少文对组织和指导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尤为热心。1938年四五月间,他专门写了《怎样把江南游击战争胜利地开展起来》、《怎样在抗日游击队中进行政治工作》等文章在《团结周刊》上发表,并亲自训练干部派到这些游击队去帮助工作,后又将这些武装力量移交给地方党组织。

    为教育和影响国人,刘少文指导和支持汪衡、胡愈之等翻译出版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由黎明书局以《毛泽东自传》书名发行,同时通过文化界的秘密党员和进步朋友组织出版《译报》、《长征画册》等进步书刊。为表明中共的抗战文化取向,刘少文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积极赞助《鲁迅全集》的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有很大影响的苏联传记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刘少文嘱托身边工作人员梅益翻译完成的。

因一首诗与董必武结缘

    刘少文与董必武有着很深厚的情谊。抗战时期,刘少文曾代董老保存他的诗作,后来董老亲抄其诗作多首赠刘,极为珍贵。

    四十多年前,工作之余,刘少文曾在一张留言纸页上信笔畅书他最喜爱的董老的一首诗:

竟是平生一快游,

空行万里总悠悠,

乘风破浪非虚语,

障眼浮云在下头。

欧陆已无锋镝苦,

东瀛将献寇仇囚,

前途纵有光明路,

莫忘中藏曲折幽。

    这首诗是1945年6月18日夜,董老在参加联合国宪章签署活动期间于美国旧金山作的。诗文道出了历经沧桑、饱尝忧患的董老对世界形势发展的敏锐判断,也道出了董老对人生的深邃理解。从刘少文牢记和畅书这首诗,可见它引起了刘少文的强烈思想共鸣,特别是“前途纵有光明路,莫忘中藏曲折幽”一句,对亲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建国后国际风云变幻的刘少文,自然会加深其对世事的感悟,作为一个忠诚的革命者和一位情报专家的刘少文,喜爱这首诗自是情理之中了。

秘书的妻子叛变让他险些丧命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在南方局基础上成立的中共代表团奉命转入秘密状态,并改组为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刘少文出任副书记,全面负责统战、宣传和情报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各项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殊料两年后,他却遇到了从事秘密工作以来的最大危险。

    危险起源于他的秘书赵平回乡买粮。赵平是刘少文的秘书,跟随刘少文兢兢业业工作了十余年,而且有着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伪装身份,赵平的公开身份是一家粮食行的老板,为了维持粮行的正常运转,他经常要前往全国各地购买粮食,也正好借此机会可以接头处理情报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刘少文在上海建立的交通站“福民食品社”旧址。

    有一回,赵平萌生了携妻子回浙江余姚老家购买粮食的想法,当时他已经阔别家乡好几年,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去给父亲扫扫墓,他把这一想法和刘少文报告时,刘少文起初是不同意的,他担心此次出行太过张扬会暴露身份,但是看在赵平已经少小离家十余载,他还是同意了,并且反复叮嘱赵平要注意隐蔽身份。

    1948年5月,赵平夫妇完成了采购粮食的任务,就在他们在老家呆的那几天,突然被一群特务逮捕,原来是他老家有人向特务告发赵平曾经带领农民暴动的罪行。当时赵平经历了特务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松口,一直和特务说:“我虽然年轻时候闹过革命,但早就金盆洗手不干了,现在就是做点小生意为生。”特务眼看在赵平这捞不到有用的信息,于是转而就严刑拷打他的妻子,奈何他妻子向来性格软弱,而且没有受过情报工作的训练,最终扛不住严刑拷打而叛变,交代了刘少文藏匿的地点。

    特务得知此消息后如获至宝,转而就把目光聚集到了赵平所开的粮食行上,因为当时刘少文经常在此粮食行从事秘密工作,特务打算守株待兔,抓刘少文个措手不及。

    此时的刘少文在上海苦苦等待赵平的消息,距离他离开上海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但是还没有回到粮食行,他隐隐察觉出了一丝异样。刘少文决定先疏散与赵平有紧密联系的地下交通员,但是疏散需要很多钱,而他们接头只有在粮食行是最安全的,刘少文在6月20日这晚赶到了粮食行,当时特务们早已经虎视眈眈等待着。

    刘少文来到二楼,正打算看情报员带来的机密情报的时候,特务破门而入,他立刻察觉到事情败露,于是急忙把密件揉碎,当时刘少文留有一手,他不确定赵平到底有没有出事,于是他改变了之前的富人装扮,乔装成一个脏兮兮的水管工人的形象,当时特务也不知道刘少文的长相,闯进来一看没有他们想要找的目标,于是就冲到了三楼,而三楼正好被刘少文租给了一个国民党官员,特务一见官员俨然一副富商的装扮,就打算缉拿他,没想到立刻被军官扇了两巴掌,刘少文见此机会立刻跑到后窗,跳窗而逃,在坠落时不幸扭伤了脚踝,但他还没来得及感受疼痛,就冲出弄堂,拦了一辆黄包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上海解放初(左起)刘少文、潘汉年、刘人寿、吴克坚合影。

我军情报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在隐蔽斗争战线的建设上,刘少文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情报工作是“筑地下长城,求知己知彼”,为党的政治、军事决策服务。早在全国解放前,他就向周恩来提出了适应形势发展调整情报工作布局和工作方法的建议。

    1954年起,刘少文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部副部长、代部长、军委第二部(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部长。其间,他参与了当时我党我军情报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我党我军情报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刘少文将军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文在任期内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指示,严密组织了抗美援朝、台湾海峡斗争、中印边境反击战、援越抗美等情报保障,对世界形势发展特别是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国防战略的制定、外交斗争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情报,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国防建设以及军事外交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领导下,刘少文和他的战友们一起,真正构筑起了捍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地下长城”。1955年9月,刘少文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8年6月,刘少文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一职,直到1985年3月离休。其间,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在其位谋其政,尽自己所能为军队现代化建言献策。1987年4月10日,刘少文将军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2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