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该市十三五以来健康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该市自2016年实施健康脱贫工程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1.6万户、38662人降低为2019年底的71户、195人,其中全市因病致贫人口由2016年底的0.9万户、22070人降低为2019年底的38户、100人。因病致贫人口已脱贫2万余人,占脱贫总人数的57%以上。截止2020年10月底,经对接市扶贫局,反馈该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已平稳脱贫,未出现因病致贫、返贫人员。 全面落实“保、治、防、提”综合政策 “保”的方面:“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因机构改革,已于2019年划转至医保部门牵头负责实施,该市卫生健康委做好相应政策落实的协调配合工作。经对接市医保局,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目前全面稳定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全面落实到位。自医保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资助230756人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投入4569.57万元,其中2020年共资助2015年底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及动态调整新识别的贫困人口53598名;共为贫困人口报销医药费用5.89亿元,其中2020年1-9月份,贫困人口共享受综合医保待遇200510人次,各项综合医保基金支出10683万元,贫困人口住院综合报销比例达83.1%,门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94?%,其中“351”兜底?5982人次,支出304.74万元;“180”待遇享受76237人次,支出415.36万元。 “治”的方面:不断深入开展大病精准施治,根据省统一工作部署,将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由2016年的9种逐步扩大至2020年的34种,对每年新增病种的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开展全面摸排并组织救治,确定黄山市人民医院、黄山区人民医院、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歙县人民医院、休宁县人民医院、祁门县县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为该市贫困人口大病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五年来,共累计救治贫困人口大病患者7300余例;其中,截止10月底,2020年以来34种大病已确诊2016例,已累计救治2016例,救治率达100%。 “防”的方面: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精准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应签尽签”服务要求,持续做好贫困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对贫困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确保应签尽签到位、规范履约到位。五年来共累计签约贫困人口20万余人次,其中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签约37343人,签约率达65.37%,并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信息系统开展优质便捷的履约服务,切实保障了签约一人、履约一人、满意一人。 “提”的方面:“十三五”期间该市加快推行城乡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建立以市医院为龙头、8个县级医院参与的黄山市人民医院医联体,所辖6个区县(除屯溪区)依托县级医院建立13个县域医共体。并在全市全面推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确保2020年底前实现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全覆盖,进一步整合提升市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级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全面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要求 2019年该委遵照习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全市区域内开展“基本医疗有保障”存在问题大排查工作,针对存在的行政村卫生室“空白点”和村医“空白村”问题,已于2019年12月底前全面解决到位。一是行政村卫生室“空白点”已解决:经各地摸排核实,并反馈省同意,确认该市2019年需建设村卫生室11个(1个贫困村、10个非贫困村),年底前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村医“空白村”已解决:通过摸排,2019年该市共有89个有村室无村医“空白村”(贫困村30个,非贫困村59个)。通过省实施的“百医驻村”行动,先后2批向该市选派了75名三级以上省、市属医院的优秀骨干医生驻村服务2年(全省共选派113名),并由区县自行解决了“村医空白村”14个。 今年以来,该委完善建立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印发《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黄政办﹝2020﹞8号),落实“优化配置一批、下沉一批、培养一批、召回一批、留住一批”等措施,全力解决了该市“百医驻村”后期村医接续问题,全市75名“百医驻村”接续医生已于今年6月10日前全部到位,其中乡镇卫生院派驻41人、乡聘村用21人、资源优化配置3人、召回8人、返聘1人、中医师带徒1人,全力确保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标准全面执行到位。(程东建 谢源)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