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历史人物>正文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2020-12-03 15:23 来源:《祖国》杂志

    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中,有才华横溢、运筹帷幄的儒将,也有战功赫赫、叱咤风云的猛将。开国中将曾绍山,在二野时一度与王近山齐名,当时王近山是兵团副司令兼十二军军长,曾绍山是兵团副司令兼十一军军长,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但曾绍山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极其朴素甚至有点“寒酸”的将军。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开国中将曾绍山(1914年12月-1995年1月)

    曾绍山,1914年12月出生在金寨县丁埠镇东湾村,贫农家庭,幼时断断续续读了三年多私塾,因家贫辍学,在家放牛,帮父母耕种。1929 年,共产党在大别山区领导农民闹革命,并在其家乡爆发了丁家埠暴动,曾绍山便在那时参加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行军区副旅长兼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副司令员、皖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军长、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委,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长征遇险,深夜出城搬救兵

    1935年,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三过草地后,红四军第十师于1936年9月来到甘肃南部一个叫旧城的地方,曾绍山任第十师侦察参谋。进驻旧城的第三天,马步芳的骑兵旅从临夏、夏河赶到旧城,将红十师团团包围。

    冲出城外反击的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部决定固守待援。曾绍山组织一支巡逻队在城墙上巡视,忽然城北传来消息说马家军开始攻城了!曾绍山将军生前回忆说:“我手一挥,喊了一声‘打’,巡逻队扑上去,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砍,刀刃砍卷了,就搬砖头砸,十几分钟的血战,马家军被打下去了。”激战持续五个昼夜,马家军的攻势越来越猛,战士们身上子弹所剩无几,粮食也吃完了。最令人焦虑的是与红四方面军总部的电话联系被切断,红十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被动等待只有死路一条。师部决定派人出城求援,曾绍山自告奋勇,带了两个侦察兵,后半夜搬开堵城门的沙包,顺着城墙根向东爬行100多米,在一段土坎下伏下来。经过城外一间平房和一个碉堡之间的空隙摸过去,成功越过第一道警戒线。他们把身体紧贴着地面,一路艰险,三人终于来到新城,不料新城却是空的,怎么回事?师长明明说友军驻扎在新城啊?一问老乡才知道,友军当天上午刚撤离。两名部下问怎么办,曾绍山一甩帽子说:“走!再往东走,一定要追上部队,他们一定还没走远!”追了不到两公里,迎面来了一支骑兵队,大约有30多人,眼前一马平川无处藏身,三人立即被骑兵围住,曾绍山认为和马步芳的骑兵队遭遇了,抽出手榴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这时,骑兵队领头的一个大个子勒住马,挥手喊道:”不要开枪,你们是干什么的?”曾绍山听此人一口大别山方言,心中暗喜,操着金寨方言说,“我们是旧城出来的,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大个子听到了乡音,说:“是自己人,我们是来增援你们的!”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曾绍山(后排左一)

    第二天,曾绍山三人带着救兵赶到旧城,红九军骑兵队排山倒海向马家军冲去,红十师指战员知道援兵来了,个个精神百倍,向城外冲杀出来。红十师安全脱险,顺利到达陕北,曾绍山荣立大功。

成立武工队,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1939年起,曾绍山任三八五旅参谋长,1941年调任太行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10月,第二军分区机关与新十旅机关合并,曾绍山任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新十旅副旅长,政委是赖际发。

    1942年初,日军在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所辖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和“蚕食”,9个县境被割裂为一条条一块块,完全变成了“格子网”。日军的企图是想以“囚笼政策”,闷死八路军,挤走八路军。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太行军区开会期间询问了第二军分区的情况后,指示曾绍山要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曾绍山和赖际发研究后,决定成立平(定)西、昔(阳)西、寿阳、榆(次)太(谷)、和(顺)西等五个武工队,另外组织一个侦察队和一个交通大队,分散开来,插入日军的各“笼柱”,砍断“笼链”,使“笼罩”散架。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曾绍山(右)与王近山、鲍先志合影。

    武工队的成立让昔阳县新民会的特务武装被歼灭,这震惊了第二军分区的劲敌日军第4旅团。旅团长片山善于“政治作战”,他趁八路军武工队立足未稳之际,向阳泉、寿阳、榆次等地派出几支轻火器装备的精干队伍,以小部队对小部队,以分散对分散,对付八路军的武工队。片山下令在各乡村以地痞流氓为基础成立“棒棒队”、“肉电杆”,武工队每到一地,每进一村,“棒棒队”就鸣锣敲鼓赶到武工队面前,而“肉电杆”则一村一传,将武工队所在的位置通报给日军。如何摧毁“棒棒队”和“肉电杆”组织?曾绍山要求武工队不要急躁,深入展开宣传组织工作,让武工队人员深入到每村每户贴标语、发传单、召开小型群众会议,告诉村民:“八路军是不会走的,要和群众一起对付敌人。”但是,日军旅团长片山立马出了一个对策,通过伪保长向群众发出威胁:“谁家墙上有八路军的传单、标语,烧谁家的房子。谁参加八路军召开的会,听八路军宣传一次割耳,二次断腿,三次杀头。”曾绍山知道后,灵机一动,指示武工队:“标语,不要贴老百姓的屋墙上,专门贴伪政府机关住的屋墙上、军队布告栏里,以及庙墙上、大树上。第二军分区各路武工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终于粉碎了日军割裂八路军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阴谋,再加上有力地打击“棒棒队“和“肉电杆”,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更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器张气焰。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左起:杜义德、杨勇、曾绍山、宋任穷,右一为李达。

解放战争奋勇杀敌,义无反顾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绍山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又称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他与第三纵队首长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消灭了北犯的国民党军阎锡山部3.5万余人。并在邯郸地区配合兄弟部队歼灭沿平汉铁路北犯的国民党军两个军,共2万余人,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民国三十五年下半年,他与第三纵队首长率部参加了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巨城战役、鄄城战役和滑县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消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打开了解放战争新局面。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曾绍山军长在阵地听取前线报告并指挥战斗

    1947年秋,曾绍山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皖西军区司令员,恢复和建立皖西革命据地。1948年春,刘邓大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他率部坚持皖西大别山斗争。国民党调集大量兵力,在皖西大别山区的所有交通要道、重要村镇和制高点,建立据点,进行分区式的反复“清剿”,妄图彻底摧毁皖西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他根据“刘邓”的“只要拖住敌人,争取了时间,便是胜利”的指示,一方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内线开展游击战争,巧妙地与国民党军周旋,拖住国民党军不放,一方面派出精干部队,跳至外线,在庐江、巢县和巢湖沿岸,袭击国民党军要害部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将皖西大别山区革命据地坚持下来,胜利地完成了“拖住敌人”的任务,为组织淮海战役争取了时间。

    1949年4 月,曾绍山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协同兄弟部队解放宁、沪、杭地区。接着,率部进军西南。经一个月的急行军,在重庆附近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1万余人,迫使胡宗南部第十八兵团起义。大西南解放后,他率部驻扎重庆,负责川、黔、湘、鄂边剿匪任务。

创造坑道防御战术,受毛主席接见

    1951年3 月,曾绍山调任第12军军长,率部抗美援朝,参加第五次战役。战役结束后,他根据战役中与美军作战的实践和现代化战争的特点,组织部队认真总结战斗经验,开展军事训练,着重解决既能追得上,又能捉得住,既能拦住头,又能挡得住,既能包围住,又能歼灭掉的问题。经过4 个月的大练兵,提高了部队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

    大练兵一结束,曾绍山就奉命率部担负金城地区的防御任务。他认真贯彻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方针,创造了坑道防御战术,构筑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与各种工事相结合的60 里纵深的坚固防御阵地。积极采取小型反击,阵前歼敌,小部队深入敌纵深,捉俘虏,摸岗哨,伏击奇袭等,主动袭击美军。大力开展阵地狙击手运动,只要敌人在阵地一露头,即将其消灭。打得美军防不胜防,惶惶不安,在阵地上不敢活动。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坑道防御战中的志愿军

    1952 年12 月24 日,曾绍山受到了毛主席、朱德、彭德怀等的亲切接见。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1953年4月,许世友(前排左四)与志愿军第三兵团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二为曾绍山。

生活上极为“寒酸”,教育上“自力更生”

    解放后身为中将,位高权重,他的日子过的却非常寒酸。

    曾绍山的女儿曾明顺回忆说:“上初中时,一位首长夫人到家里做客,当看到时任沈阳军区政委的曾绍山家里除了被褥之外,其他用品都是公家配发的后,她感到十分吃惊。”曾明顺清楚地记得,看到父母用的枕头后,那位首长夫人嘴巴张得老大,半天没有合上,因为她看到枕芯里面填的全是小孩子穿旧穿破的衣服。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曾绍山(左二)和许世友(中)、李德生(右二)等人合影。

    曾明顺说:“父母一生都非常简朴。印象中,父亲总是穿着一身布军装,母亲穿的也很朴素,我们姐妹仨从小穿的衣裤都是姥姥和母亲一针一线手缝的。”1965年,曾明顺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母亲送她两双袜子。这两双袜子是把新布袜从底子中间剪开,翻上缝好,再在下面缝上袜垫。这种袜子不好看,但很结实。当年,市场上已有尼龙袜,自制的袜子显得很土,曾明顺便被同学嘲笑。但曾明顺回家后观察到,父母穿的都是这种布袜子。

    “父母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们的言行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曾明顺回忆说:“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长大后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要有依靠父母的思想。”

    曾家不讲究穿,吃就更不讲究了,常年都是盐水煮青菜。曾明顺觉得大学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但她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因为家里的饭菜更难吃。有一年寒假,回家的曾明顺正好赶上沈阳军区从内蒙古买了几十头黄羊,每家领导都能分到半头,曾明顺可高兴了,以为自己家终于可以开荤了。结果一进家门,就发现父亲已经把羊肉切块,全部分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自己一块都没留下。虽然没吃上羊肉,但曾明顺却越发的对自己的父亲心生敬意。

    1970年,曾明顺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连210医院当卫生员。当年大连缺淡水,需要卫生员们每天用扁担挑井水到各个科室。由于在高三下乡时学过挑水,所以她每天挑的水都最多。医院里有的患者看到了,就写了表扬信贴在走廊里:“希望大家向曾明顺同志学习,她是个从农村来的孩子,很能吃苦,很能干。”领导和同事们看到表扬信都忍不住笑了,患者竟把曾明顺当成从农村来的孩子。这当然也离不开父亲曾绍山“自力更生”教育理念的影响。

战功可与“李云龙”比肩、生活中却极为“寒酸”的开国中将曾绍山

1979年春,华国锋(右一)到辽宁视察时在沈阳题词。左起:任仲夷、曾绍山、李德生。

    1975年,曾明顺在北京卫戍区四师医院工作,经常和战友们一起下乡巡诊,到农场劳动……曾绍山趁到北京开会的空隙看望女儿,他直接走到曾明顺住的筒子楼,和她的邻居打招呼、拉家常,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将军。

    1988年,曾绍山将军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1月26日,曾绍山将军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