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 >法眼观察>正文
拖欠工资、转移资产、伪装停业 一企业被法院强制执行
2020-11-13 11:58 来源:工人日报
拖欠工资、转移资产、伪装停业 一企业被法院强制执行 “谢谢法官,让我看到了希望!”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杨哲法官在执行一起公司拖欠员工执行案件时,外来务工人员李可(化名)在执行现场激动地说。企业拖欠员工工资、转移资产,甚至大门紧闭伪装停业,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关。然而,法律不会轻纵拖欠工资的被执行人。 欺骗员工,玩失踪 这家拖欠工资的公司成立于2004年,原来经营尚佳。但近年来公司效益逐渐下滑,2018年开始陆续无法支付员工工资。据法官介绍,一般情况下,企业因经营不善暂时拖欠工资,在企业发展中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只要积极主动和员工沟通,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等公司度过了困难并及时兑现工资即可。 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尹某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欺骗。在员工一开始找尹某沟通时,尹某说钱马上会有,让员工不要去劳动仲裁,还给大家签了各种分期还款协议,但却从未兑现。最后员工起诉到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劳动仲裁审理过程中,尹某也拍着胸脯对员工说:“请大家相信我,钱一定会给大家的,我们先做个调解,大家先不要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调解书作出后员工仍未拿到拖欠的工资,甚至员工再去找尹某索要工资的时候,尹某干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玩起了失踪。 规避责任,转移资产 万般无奈的员工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查,该公司银行账户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存款,法官又仔细查了公司银行账户的历史信息,发现该公司劳动仲裁前就把一些资金转移了出去。 结合员工的陈述,法官判断,公司负责人很可能早就知道公司经营不善的状况,但为了规避责任就用各种谎言来蒙骗员工,让员工不要去申请劳动仲裁,却利用这个时间把公司的资金挪作他用。 虽然员工说公司早就不实际经营了,执行法官还是决定前往公司办公地址去看看。到了执行现场,公司的办公地址果然是锁门的状态,并且还把一部分办公室转租给了其他公司。跟着法官一起来的员工也说公司肯定没有人了。 伪装停业被识破,拍卖资产没商量 法官决定去物业碰碰运气。到物业表明来意后,物业的说法却让人大吃一惊。物业说公司还在,但因为欠薪太多,总有人来找,就把锁挂在了门外,但房间里是有人的。 于是法官又再次返回办公场所,经过长时间敲门喊话,终于有两名自称公司员工的人从里面把门打开了。 经现场调查,公司还有诸多价值不菲的电脑等设备,且仍在继续开展业务。法官当即决定扣押被执行人公司在办公场所的设备,下一步启动评估拍卖工作。 据法官介绍,恶意拖欠员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不仅其资产要被强制执行,作为被执行人还可能被限制消费,如果出现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等法定事由,还有可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执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会因对公司所作的强制措施而被限制消费。 记者:周倩
(责任编辑 李令佳)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