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中,不少企业和资本纷纷进场,引发市场关注热潮。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已初步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所等多方参与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并对医疗健康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全球医疗领域应用广泛,风头正盛。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新技术主要集中于八大应用场景: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医疗管理、辅助医学研究平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在《报告》发布现场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已达到3467亿人民币,预计2020年全年融资总额将远超去年的4200亿人民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在《报告》中表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将推进健康技术革新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促进医疗成本的降低与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将有助于形成同质、标准、易于延展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需求侧,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民众,人人享有高质量、高标准的医疗服务的权利,促进健康公平性及可及性。 然而,由于医疗健康领域的特殊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报告》显示,支持性政策落地难是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其次,数据获取难、联通难、共享难也阻碍了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 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企业以股权融资为主。由于企业多属于轻资产型,在银行信贷和发行企业债券等债权融资方式上不占优势。 对此,《报告》建议,应查找政策脱节点,加强各部门的政策衔接,促进全链条政策的形成;以联通共享为目标健全数据标准,加速区域性、分病种的权威数据库建设,强化法规界定和数据安全。 此外,还应探索建设多层次融资和支付体系,助力产业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发挥更大作用。(《人民网》张文婷)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