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0月30日电 (王鹏)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四川省军区动员局联合主办的“2020年川渝高原卫生应急暨国防动员联合演练”10月26至30日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举行。
本次演练队伍由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华西医院)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国家(四川)中医应急医疗队、四川省疾控中心高原防疫队以及雅安、阿坝、甘孜、凉山救援分队等9支队伍组成,共计400余人、60余辆医疗装备及后勤保障车参训。
此次演练突出“高原特色”,针对高原救治中可能会遇到高原环境引发的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等特点,每个救援队充分展示其救援“利器”。
据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郭进军介绍,重庆队这次专门把参加鲁甸地震实战的全地形救护车开到了演练现场,这台全地形救护车通过性好,对路面要求不高,高原适应性非常强,并且可涉水1.2米深,可通过沼泽地域,“最重要的是它每次可以转运3名重症病人,外加3名轻症病人,是高原山区伤员转运的利器。”
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针对高原救援的自然条件,特意配备了被称为“高原反应克星”的软体便携式高原高压氧舱,运用空气分离技术,给患者输送高达30%的纯氧,有效改善组织缺氧,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我们医疗装备的运行情况、生活物资及后勤服务的供给,在本次高海拔的测试中经受住了考验、总体运行平稳。”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黄雷表示,演练中也发现了少部分医疗设备无法正常开机以及参数报警等问题,给下一步优化队伍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此次演练中,参训队伍在海拔3500米至3800米的新都桥营地进行联合基地搭建,各自展开1至2个医疗单元,重点对应急医疗装备进行高海拔条件下的适应性测试。根据应急队员自身身体状况,还专门设立了海拔3500米至3700米的环境适应性训练和海拔4000米至4500米5公里徒步训练,最终筛选出救援精锐,组成快反突击队,执行灾害早期的应急处置任务。(完)
(责任编辑 李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