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名单。2019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启动了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申报工作。两年多时间里,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工作部署,出台了各类相关指导意见和鼓励政策,推动了装配式建筑不断向前发展。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梳理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2018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决定对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城市和企业继续认定为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评估不合格的城市和企业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撤销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认定。
为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的研究优势和专业指导作用,促进经验交流,服务一线实践,我们陆续推出“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系列报道,以省为单位(便于把握区域整体情况和城市间互相学习),通过深入研究各省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经验做法及相关问题,进而为决策提供参考。欢迎相关城市提供一线信息,也欢迎相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系列调研和专题研究。(联系电话:13011117649 邮箱:jsbzpsjz@163.com)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
—— 北京篇 ——
北京是国内较早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城市之一,2017年9月被列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后,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8家企业被列为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涵盖设计、生产、施工、科研等各个领域。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冯可梁曾表示,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更紧密地结合,夯实产业化基地竞争力,特别是在北京市抗震节能农宅建设中,形成更高标准的系统农宅解决方案,为北京市美丽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北京市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449万、1377万和1413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建房屋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5%、29%和26.9%,均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总体而言,北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做法:
●完善政策体系,持续稳步推进。2017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的目标。之后,《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工作计划》《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18年-2019年工作要点》《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20年工作要点》相继发布,提出2017~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分别达到10%以上、20%以上、25%以上和30%以上。
“总体而言,北京在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上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力度比较大,2018年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北京一直在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在评价标准上有所创新,也一直鼓励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发展新型建材等方面下功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说。
●建立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北京成立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细化责任分工,将发展装配式建筑要求落实到项目规划审批、土地供应、项目立项、施工图审查等各个环节。
●不断完善标准和技术规范。近年来,北京发布并实施了《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预制装配式构件标准化技术要求》等系列技术文件,以加快提升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还发布了《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等规程,贯穿于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构件生产等全过程。
●成立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智库的技术服务和咨询指导作用。2017年9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会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北京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2018年3月和2020年5月,北京分别发布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其中,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共有200名专家,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钢结构、施工、部品部件、装修、信息化等11个专业类别。
●将保障房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新建保障性住房要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此外,北京还进一步要求,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装配式建筑“两个100%”(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交房要求),鼓励实施装配式装修。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通过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的保障房项目共约843万平方米。为提升保障房品质,北京还落实样板间和预验房制度,针对群众信访较为关注的窗洞尺寸、部件材料选型、储藏空间等问题,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在搭建样板间时按照高标准设计、装修;在正式交房1个月前还组织现场开放日,邀请购房人检查建筑装修质量,让购房人充分“挑毛病”。
●实施全过程管理,保障项目真正落地。为保证落地效果,北京将装配式建筑指标纳入规划条件或土地出让条件,并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图专项审查,确保项目建设符合要求。同时,北京还发布了《北京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全过程管控的通知》《关于明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的通知》等,全面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抽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质量专项检查也是北京的重要举措。2019年和2020年,北京分别发布《关于2017年-2018年装配式建筑工作落实情况的通报》和《关于2018-2019年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检查情况的通报》,就部分未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标准进行建设、未严格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的项目进行了全市、全行业通报。
●制定多种奖励政策。从2010年开始,北京即对装配式建筑实施面积奖励政策,对自愿实施产业化建造方式的住宅项目给予不超过规划建筑面积3%的奖励。2017年的《实施意见》则在房屋登记、房屋预售、市场信用评价和评优评奖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给予了政策支持和倾斜。2020年4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又联合发布《北京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区项目市级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资金奖励,符合要求的项目将获得每平方米180元的奖励资金。
●重视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北京从2017年开始开展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工作,例如组织装配式灌浆工和吊装工培训考核、举办北京市装配式职业技能竞赛、组织装配式公益讲座等。在装配式建筑宣传和普及方面,北京通过组织政务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走‘近’装配式建筑,体验新型建造方式”活动。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李珂介绍,2017年至今,北京已组织了6期公益讲座和2期全市管理干部培训班,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开展“送建筑技术到企业”系列活动,不定期组织召开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交流会。
在北京国检信泰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戚泉看来,整体而言,北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虽然也有部分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中,但企业总体而言比较积极。“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预制混凝土构件运输半径覆盖不足、总体成本较高、技术性能还有待提升等。”
研究札记:
推动装配式建筑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直备受全国关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这其中,离不开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可反复拆卸且不易产生建筑垃圾等优势。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言意义重大。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上,北京也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综合性优势。
正如胡育科所言,北京是众多央企的总部所在地,很多地方知名企业也一直在深耕北京市场。加上还有众多高校、设计院等,使其在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产业链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北京应该且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也认为,北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有诸多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北京制定的发展目标较高且激励措施较多;二是市场优势,北京整体工程建设市场较大;三是快速配套能力强,北京在上个世纪就有了构件厂,培育企业和人才都有很好的行业基础。”
除上述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北京一直在大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工作,一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随即被疏散到了其他地区。而部品部件受运输半径的影响较大,这对北京发展装配式建筑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鉴于此,今后北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不妨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充分发挥好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也可以在技术标准、规划布局、部品产能、供应链打造等方面与天津和河北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