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挖掘历史故事打造经典内核 古装剧收视口碑双收需跳出“套路”窠臼
刀剑如梦、仙侠传奇,古装剧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剧迷的喜爱。近日,《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楚乔传》等古装剧热播,据了解,《丽姬传》《如懿传》等一批古装剧也是未播先热。近几年,仙侠、玄幻、宫斗等各类题材的古装剧霸屏,其中不乏如《琅琊榜》之类的收视与口碑双收之作,然而,也有不少古装剧打着“古装”的旗号上演着现代偶像剧,因服化道具混乱、忽视历史背景等而为观众所诟病,历史正剧近年来市场上鲜少,而“剧情虚构”的剧集貌似成了市场的主流,古装剧似乎不愁没有观众。然而,各色古装剧“批量”来袭,从近期播出的多部古装剧收视口碑欠佳也可以感受到,热门“IP”、颜值已经不足以成为锁定观众的筹码,古装剧斩获收视与口碑,如何另辟蹊径,跳出“套路”的窠臼还需思考。
人物灵魂立体化
俘获观众靠走心而非炫技
古装剧热并不是一天两天,但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古装剧制作愈发精良、阵容庞大,堪称古装大剧,内容涉及宫斗、玄幻、仙侠、权谋、穿越等各种题材,唯美的画风、靓丽的服饰、高颜值演员,古装剧看似总能比同期播出的其他类型剧集更加吸引人眼球。然而,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古装剧这几年真没少看,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屈指可数,可以堪称经典的更是少之又少。观众刘扬感慨,像《西游记》或金庸武侠剧这样能让人反复观看的古装剧现在太少了,如果一部古装剧播出过程中不被观众半路弃剧就已经算成功了,更何谈看第二遍。
这其中或许有古装剧播出数量攀升、观众口味变得愈发挑剔等因素,一些古装剧尤其是玄幻剧常被吐槽“五毛钱特效”,然而过去很多古装剧的特效更不见高明,却依然被人们奉为经典,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如今的古装剧缺失了什么?我省作家阎逸认为,这并不是特效的问题,很多古装剧中不乏特效,无论是“五毛钱特效”还是那种极度精致、气势恢宏的特效,它所带来的视觉快感永远都是短暂的,对故事内涵的表达帮助不大。现在的古装剧所缺乏的,也是它正在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危机,就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是态度和认知的问题。如果对历史、对古代人物缺乏最基本的发自内心的诚意和敬意,演员与剧中人物没有真正融为一体,就很难诠释出经典的角色。孙悟空这个角色之所以是难以逾越的经典,是因为剧中的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周星驰的至尊宝也是经典,那是借用孙悟空在另一个哲学向度上的暗语式戏说,里面包含了神性与人性的种种雄辩。反观现在的某些古装剧,就是现代人穿着古代人的装束在演现代戏。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影视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张珊珊认为,古装剧是当今影视剧市场非常重视的一块市场份额,制作方的资金投入也相当可观。某些古装剧为了早日收回成本实现盈利,而缺乏打磨一部好作品的基本诚意,使得有些古装剧逐渐成为制作炫技、明星堆叠的空洞符码,人物形象没有立体的灵魂,只是扁平化的呈现;另一方面,部分古装剧淡化了对艺术精神的追求,轻视了对剧作审美精神与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人文情怀,没能更深刻地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如果故事过于空虚,离现实生活太远,“外幻内虚”的结果就会造成审美主体与艺术作品的过度疏离,就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也就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而一部优秀的古装剧应承担起提升人文精神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文化责任。
演绎找准切入口
深挖传统文化IP富矿
在崇尚“IP”的影视市场中,很多古装剧均改编自畅销或热门网络小说,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古装剧的一个巨大的“IP”资源。据了解,近来诸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挖掘“三国IP”;《上古情歌》创作源于《山海经》传说;《思美人》讲述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传奇人生等。现在的一些古装剧纷纷打出弘扬传统文化这张牌,然而,一些古装剧在剧情上的“戏说”,却让观众对其所谓的弘扬传统文化颇感质疑。
前不久播出的古装剧《思美人》被吐槽,就有专家评价称,“握着一手好牌的《思美人》没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在于该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创意误区:它以一般青春偶像剧的类型套路来编码历史文化资源,而不是立足于文化资源的特定情境来构建独特的世界观和叙事逻辑,从而导致优秀文化传统资源的庸俗化和单调化。”相比之下,挖掘三国题材,《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被认为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切入视角。据报道,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在采访中表示:“三国戏是以战争为主的,但这样的制作成本较高,如果从谋略入手进行创作,描写情节的曲折,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思路,也是未来我们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方向。”
古装剧该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IP,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张珊珊看来,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说是古装剧创作的富矿,古装剧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提升自身艺术品位与文化品格,古装剧对传统文化的影像再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基于传统文化制作古装剧,应尊重原作,合理创新,胡乱改编、断章取义会变成低俗媚俗庸俗的变相表达。虽然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并非一回事,但过度偏离的再创作不仅冲淡了传统文化,也是对古装剧本身的戕害。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应不失历史的厚度与哲学的深度,在艺术之美中引人思考,提升心灵境界。另外,民族意象的琴、棋、书、剑等无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古装剧的画面应着力表达古老东方的个性化色彩,展示东方美学,打造艺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古装剧佳作。
跳脱言情套路
历史正剧也可精彩迷人
近年来荧屏上架空历史、戏说历史的古装剧占据主流,还有一些打着历史剧旗号的古装言情剧,但真正的历史剧或历史正剧却踪影难觅,近期能回想起来的历史正剧可能还要算《大秦帝国之崛起》、《于成龙》。相比现在的很多古装剧画风色彩明艳、服饰靓丽,印象中的历史正剧为了更贴近历史,在演员服化道上比较单一古朴,台词也比较中规中矩,由于叙事和主题更为宏大,受众范围也较为狭窄,种种原因之下历史正剧常面临叫好难叫座的尴尬,不被“商业资本”看好。
有人说这是当下市场的选择,但也有质疑声称,观众又何尝有选择的余地。观察当下的古装剧,虽然涉及题材广泛,但很多还是陷入“古装爱情偶像剧”的套路。即便历史正剧无法成为荧屏主流,但当下古装剧更需要多元化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囿于言情的小格局。“古装爱情偶像剧”盛行,历史剧或历史正剧该如何突围窘境?阎逸表示,真正的历史要远比剧情迷人得多,也精彩得多,只是没被挖掘出来而已,只要能够真正地了解历史、正视历史、以及恰如其分地还原并深入挖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剧的回归指日可待。当然,这也有待审查制度的改善,编创人员历史意识的提高。但千万不要把历史剧拍成“偶像剧”,因为那恰恰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丧失。
有观众直言,“国内目前不存在任何一部历史正剧,我们看到的都是‘伪剧’,或者只能将其笼统地称之为历史剧,是正史、野史、民间传说和编剧所谓‘合理化虚构’的混合体”。历史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播出后虽好评如潮,但剧情的改编部分也引发观众热议。对此,该剧导演张永新表示:“带有温暖历史主义色彩的轻松化,这个就是我们创作初衷”。有影视研究专家曾指出,历史剧终究不是历史书,更不是历史教科书,即便是那些历史正剧,也有诸多想象、虚构。创作者要敬畏历史,正确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作者: 董盈)
(实习编辑: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