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拉松如何带动二三线城市旅游经济,大数据告诉你
作者:陈国强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宁波山地竞速赛
体育旅游目前俨然成为一个热词。
2016年以来,体育旅游的相关文件密集发布,如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
那么,体育旅游如何落地,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呢?这需要先行先试,需要案例分析,更需要数据支撑。
目前国内风头正劲的跑步运动,可以说是典型的参与型的体育旅游。笔者参与了2015-2017年宁波山地马拉松赛、2016年武功山越野赛和2016年贵州从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调研。
从浙江、江西、贵州的3场路跑、山地和越野赛事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来看,中国体育旅游最需要的是特色,而赛事对举办地区旅游的推动效果比较明显。
首先是直接消费。
2016年武功山越野赛赛后进行了68人的调查分析,选手关于交通、饮食、住宿花费在300元-2000元之间,赛事共有495人参加精英组和挑战组的比赛。
不少跑者对萍乡武功山地区交通和宾馆情况不是很熟悉,对是否需要预订住宿的调查,数据分别是需要(64.6%)、不需要(18.5%)、无所谓(16.9%)。
实际上,参赛者还拉动亲朋好友前来。例如,2016年宁波山地马拉松赛的调研中,69%的参与者与朋友和俱乐部一同前来,21%的参与者一个人前来,7%的参与者与家人一同前来,3%的参与者选择其他方式。如前所示,直接消费包括吃、住、行以及购买商品。
而以2016年杭州马拉松的赛后调研结果来看,外地参赛者到杭州参加比赛,平均住1.6晚。
第二是宣传效应。
这里的宣传既包括媒体,还有个人的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
微信朋友圈是当下最流行的传播方式,根据2016年宁波山地马拉松赛的调查,5%的人表示不会发朋友圈,这一般为长期参加马拉松的老跑友。45%的人会发1-2次的朋友圈,一般为比赛报名和比赛后。23%的参赛者会发3-4次的朋友圈,27%的参赛者会发5次以上。
微信朋友圈其实是一种体验式的口碑传播,具有“爆炸式”传播特点。2016年武功山越野赛选手发朋友圈的条数在1-10条之间。
组委会为参赛选手建立微信交流群,既为选手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为组委会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了解选手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信息收集途径。
该群在赛前一个月就达到500人上限,从比赛结束到今年7月,这个群的讨论仍然很活跃,对赛事及武功山的宣传很大,具体表现在2017年的参赛名额很快报满。
此前许多人知道武当山,但知道萍乡武功山的比较少。2016武功山越野赛是继武功山帐篷节之后的又一个武功山系列品牌赛事,推动了武功山旅游转型升级。
第三是后续效果。
马拉松不是一锤子买卖,它对当地体育市场消费应该是起带动作用的。
2014年宁波山地马拉松举办之前,江北区游步道只有20多公里,2017年增加到80多公里。2014年江北区北山游步道全年接待人次约50万,2015年上升到65万多人次。
而在2016年春秋两季,周末2天中,游步道每天参与人次在4000人-5000人之间。2014年江北区游步道附近没有民宿,而2017年仅鞍山村、毛岙村就有20余家民宿。
贵州黔东南的从江县2016年9月中秋节期间举办了第一届从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赛事的后续效果在半个月后体现出来。
2016年国庆黄金周7天,从江县共接待中外游客32.6万人次,同比增长9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岜沙景区接待游客8.6万人次,同比增长85%;七星侗族景区接待游客9.4万人次,同比增长85%;赛事举办地加榜梯田景区接待游客2.3万人次,同比增长95%。
游客中,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广东等周边省市游客约占40%。当然,这里面也有当地交通改善、旅游宣传加大等原因。
不过,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旅游的前提是赛事质量和服务。
如宁波山地马拉松赛从第一届开始就注重赛事品质,被称为“教科书般的山地马拉松赛”。赛事每年结合慈善和公益活动,从报名费中提取10元捐给公益机构,2017年还为视障人士提供陪跑服务。
2016武功山越野赛则对标国际标准,得到中国天空跑协会(China Skyrunning Association)、ITRA、UTMB的专业认证。组委会专业测量,精心组合,把武功山全球同纬度唯一的高山草地的经典线路包含其中。
而贵州从江半程国际马拉松赛在中秋节3天举行,赛事期间则主打当地特色民俗活动。
因此,体育赛事如果规划在前,服务精细,以质量取胜,加上当地支持,在体育旅游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同理,如果体育旅游能结合赛事,坚持做品牌,培育IP,也一定是笔长远买卖。
(实习编辑: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