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工作,显示了年轻人才开放、多元的职业选择。但不久前,关于高学历毕业生入职街道办的新闻再次引发网友热议。毕业生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择业观?基层应该如何延揽人才?针对这些问题,本期大家谈选刊3篇来稿,与读者一起探讨。
——编 者
摘下择业“有色镜”
吴 泽
对人才个人选择的热议背后,饱含着全社会的期待。人才岗位相适、能力位置相应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避免资源错配的基本前提。但优秀人才下沉街道受到质疑,客观上说明一些人的择业观念还存在误区。
少数人之所以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一方面是低估了基层工作的价值和要求,一方面是忽视了社会发展为青年择业带来的无限可能,想当然地将高学历和固定职业画上等号。事实上,在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社会里,没有一个岗位可以简单胜任。从基层工作者,到产业工人,再到科技创客,每一个舞台都能实现个人梦想,每一个选择也都值得鼓励。
选择不同、际遇各异,描绘出不同的人生版图,也构成了五彩斑斓的奋斗图景。对于毕业生而言,只要是理性的自主选择,只要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不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将个人所愿与社会所需结合起来,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获得源源不竭的正能量。
基层大有可为
曹 阳
对于毕业生而言,选择从基层做起,吸收养分,得到历练,也必将为成长成才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对于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要求。时下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样考验着基层工作者的能力素养。尤其对于上市企业、科创公司林立的社区而言,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从事规划、协调、管理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基层大有可为,也将为毕业生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大学生需要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的确,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名校毕业生拥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只有将基层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练兵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更好将所学化为所用,成为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可用之才。
引才先栽梧桐树
刘文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段时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让“天之骄子”到基层干事创业。但个别地方重引进、轻管理,不擅使用人才、疏于服务人才等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尊重人才,不仅要礼遇人才、引进人才,还要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作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地区规划、产业发展,还是单位需求、岗位缺口,地方必须在岗位招聘之先进行审慎评估。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招聘,避免盯准高校名头的“冲动引才”。
基层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成长同样需要基层提供支持。在政策供给、资源配套、管理奖惩、生活服务等方面打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人才流动等方面营造育才养才的和谐氛围,是免除人才后顾之忧、激励其发挥聪明才智的前提。也就是说,筑巢引凤必须先解决好“筑巢”问题,方能推动形成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1日 05 版)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