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山斗乡驻村工作队走进田间地头,讲政策、解疑惑,与贫困群众谈心交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补齐 “精神短板”。
在休宁县山斗乡金源村汉公坑组,村落四面环山,山深涧多,或东或西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鱼塘,常年流动,水质清澈。9月8日,炎炎烈日下,水面静寂无声,蓝天白云倒映其上,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偶见一忙碌身影,正在田间地头耕作着,动作娴熟,他的脸早被太阳晒得黢黑,额头淌着热汗。他叫王新善,70岁,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也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你家鱼今年养的怎么样,准备什么时候卖呀,需不需要我们帮忙啊?” 面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人员的询问,王新善脸上挂满喜悦的回道,“今年我的鱼养的很好,中秋节就能卖了,已经有很多人和我预定了,不愁卖不出去!”在2016年脱贫之前,王新善的脸上很少有这样的笑容。由于妻子患有慢性病,母亲肢体残疾,且已95岁高龄,孙子还在读初中,一家六口的重担全压在他儿子一人身上,生活较为艰难。2014年当地政府将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系列措施予以帮扶。在此基础上,王新善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减轻儿子的重担,让家里的生活也越过越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斗乡将扶贫与扶志结合,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坚持产业扶贫拉一把、消费扶贫帮一程、就业扶贫稳一批,确保脱贫攻坚不断档、帮扶力度不打折。截至目前,该乡参与肉禽、猪、牛等养殖产业发展涉及36户贫困户,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4个,临时性用工岗位2个,4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帮助贫困户实现稳步增收。(吴玉洁 胡艳 汪一好 谢源)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