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铭拓片
近年来,金石碑帖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收藏领域,善本宋拓碑帖这类顶级稀缺品,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新入场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如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设立金石碑帖专业委员会已满一个月,这在全国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中属于首创。前日,专委会成员接受采访,解读金石碑帖成为“新尚新宠”的原因。 黑魆魆的墨原来那么香 金石碑帖专委会筹建的倡议者是上海著名书法篆刻家童衍方。他解释,金石和碑帖以前是收藏圈里顶顶冷门的藏品。如今,这对曾经的难兄难弟,成为了中国艺术品收藏的新热点,是近年拍卖场里最具有爆发力的版块。几十年前,碑帖一度被称作“黑老虎”,意为黑魆魆的墨“吃人钱财”,门槛高,进入难,深不可测。如今,喜欢的人多了,研究的人就多,研究的人多了,再高深的学科也能吸引藏家。更何况它们的文化之根,是牢牢扎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碑帖、印章与书法,可以互相贯通。 有人称碑帖是古代文人收藏的尖货,习书法者为了能得到一本传世碑帖而自豪,就如习武之人得到了武功秘籍。在当今,随着普及教育和高端收藏双头并进,有人在学术上尝到了甜头,有人在资本买卖里占得先机,这才意识到:黑魆魆的碑帖,滋味是那么好。 上海碑拓人才具备优势 上海一直是金石碑帖的文化重镇。自晚清民国起,历朝历代的遗存金石碑帖文物逐渐汇集到了上海和北京两地。翻开海派藏家吴湖帆的日记,里面记录了许多与善本碑帖的交流、交易相关的内容。 上海金石碑帖存量主要集中到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公司、朵云轩、博古斋等单位,民间收藏数量亦相当可观,因此,上海开展金石碑帖文化的弘扬与普及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金石碑帖专委会的成立,是一种必然。在专委会成立前,宣传普及的工作始终在推进。专委会成立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认为这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珍视海派的传统文脉,并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眼光。”上海书协·金石碑帖专委会主任唐存才表示,金石和碑帖是作为海派艺术的核心组成而存在。回顾海派书画先贤的艺术活动过程,金石是最为重要的交往手段,画作书作换取治印是他们的交流渠道,而碑帖为书画创作带来了灵感。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认为,上海在金石碑帖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占据高地。唐存才是全形拓、甲骨拓片的一流高手,创作水准不逊于晚清民国的高手。来自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视野宽阔,背靠收藏甚富的上海图书馆,已是中国最权威的碑拓理论专家之一。碑拓专家冯磊亦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在魏碑等碑拓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虽然专委会人员不多,但实操和理论方面都具备全国领先的实力。因此,这个金石碑帖专委会,可谓“生”逢其时。 鼓励机构开放、藏家包容 童衍方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在市场和学院研究两端,同时鼓励挖掘碑帖金石价值的专家。在他看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要邀请公藏机构“晒宝”,普及碑帖知识。另一头,不能怠慢了碑帖收藏的小买家。目前年轻藏家羽翼渐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刚起了点兴趣,先入场的研究者和行家们要呵护新人。 专委会副主任、上图专家仲威提醒,收藏和研究金石碑帖,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同感。“此次上海书法家协会设立金石碑帖委员会,就是重振上海金石文化的一个信号,引领更多的书法爱好者进入金石文化的殿堂,共创上海碑帖收藏与研究的新风尚。”(《美术报》记者乐梦融)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