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世间的荣誉与名气,不过是背后无数个日月的刻苦和积累,各行各业如此,画家也不例外。遍揽中国历代画坛,像石涛、齐白石这样遭遇人生曲折,仍旧苦修画艺,把作画当作本分的画家并不在少数。如果没有他们的这样的坚守,中国美术的历程上便不会诞生像《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作。
从新作大幅山水《守得云开见月明》可见,文蔚的山水画在保有原本静怡萧散,透润亮泽的风格下,又多了一份坚毅果敢的雄强气息。文蔚介绍说,“守得云开见月明”中的“守”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的坚持,是为了“修身平天下”的君子之守。这幅画表现的便是君子无惧风云变化,固守身心,寻求建构清朗天下的人生追求。今年的疫情,虽然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我看到了国人乐观积极,看到了人们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热情,这让我心中涌动着一股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这幅画作,既是我在大幅山水创作上的进一步探索,也表达了我对抗疫勇士们的敬意,对世间重回平静的期盼。
在中国文化中,君子的概念涵盖着“修身为本、兼济天下”两层含义。在这里,理想中的君子既要通过知识的获取,不断提升道德和文化水平,还要放宽眼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文蔚看来,这样的要求对艺术家同样适用,她说: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进程是紧密联系的,作为画家需要在精研画艺的同时,关照现实,体悟时代脉搏,进而创造契合时代精神和人们需求的艺术作品,这也是艺术家实现社会价值,守护自身使命的重要路径。
自十多年前,求学著名画家崔如琢先生以来,基本每隔一段世间,文蔚都会选择一个清雅的居所,闭关静修数月。而每一次“归来”,她都会带给人新的惊喜。与新作的山水画一样,文蔚在“静昕文苑”这段时间绘制的仕女画也有了更多新意。
以往,文蔚的仕女画创作承继历代名家,多采用传统的审美视角和技法描绘女性形象,画中女子神情闲适,静看花开,恍若无思无欲,弥漫着一抹古典式的离愁别绪,呈现出一份超越现实的历史感。及至近期,文蔚于仕女画创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她说:“中国的仕女画历史悠久,从东晋的顾恺之到近现代的张大千,几乎每一个时代都出现了表现当时女性审美特色的仕女画佳作和绘画名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作出顺应时代特色的女性人物画,便成为新一代画家的使命和任务。另外,以往的仕女画名家多为男性,是以男性的视角定义女性情感和外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女性真实情感的准确表达。从历代画作可见,除了少数精品外,大多数画作中的女性,容貌相似,表情平静,动态单一,多有几分千人一面之感。”
道别了少女的芳华,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文蔚迎来了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从近期的仕女画《笔下红豆疏(待命名)》可见,文蔚通过笔墨线条、构图设色、人物神态上有益探索,让自己画中的女子离别了古代仕女形象的恬淡无欲,转而在顾盼流连间,流露一种自信独立的现代气息。在这幅画作中,女子托腮执扇,依琴而坐,惬意洒脱间,又可见几分疏懒自得。通过利落衣纹线条与细致眉眼的塑造,文蔚尽情地展现了女子心底的纯真,不染世事的情愫,在浓淡墨色与点点亮色烘托下,给人一种清丽脱俗、利落清爽的审美感觉。
近年来,随着全国巡展的持续举办,文蔚不断地走出书斋,在遍览祖国山水、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让她在创作上获取到澎湃的激情。在文蔚看来,迎来文化复兴的当代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唯有大气磅礴的山水画,才能够尽情展现时下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她说:“中国艺术一向追求大美的境界,即庙堂之气,就是说只有达到中正大气,才能达到智慧的极致,这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审美追求,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是,在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完美契合当下,文蔚近年来在山水画创作上,有意识的融入了大写意的真我境界,通过直率厚重的笔墨营造出一种时空流转、天地交融的永恒之美,令观者无不为她的大手笔赞叹不已。
从表现素雅情怀的仕女画,到磅礴大气的巨幅水墨山水,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文蔚已然在从自我世界,走向了大我天地。在她柔弱的身躯里,不可遏制的充沛情感,正通过她的变化万千的笔墨,向人们传递着美的真谛。自从移居“静昕文苑”以来,每日笔耕不辍的文蔚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我们要把传统艺术带上通往世界的大道。以正脉相承的方式,为中国书画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鲜活的生命,发扬优秀传统,重塑民族文化自信,这是我作为画家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的一种使命。”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