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法治中国 >依法治国>正文

做强“平安中国”的科技支撑

2020-08-24 11:58 来源:人民日报

  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从矛盾化解到社区治理,信息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筑牢智慧之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得赢
  信息指引、技术支撑,成为打击犯罪的利剑
  敞亮的天津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一块超大屏幕几乎占据了整个背景墙,几十个席位被划分成多个区域。
  天津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副主任周学智介绍,指挥中心连接着全市主要公共场所的高清视频探头、电子卡口以及无线视频图传车等,不仅实现了对重点场所的实时视频巡查,还可以对重大警情进行扁平化、可视化、移动化指挥调度。
  前段时间,天津市西青区一辆小客车撞伤多人后逃逸。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一边指挥调度有关单位抢救伤员、现场勘查、布控查缉,一边根据报警提供的车辆信息,运用信息系统开展视频追踪。记者从视频记录中看到:犯罪嫌疑人一路逃窜,警方紧追不舍。案发两个小时后,警方成功拦截嫌疑车辆,当场抓获嫌疑人。
  近年来,各地积极适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合成研判作战中心建设,创新侦查、研判、指挥一体化实战机制,大大提升了打击犯罪的实效性。
  电信网络诈骗让老百姓深恶痛绝。浙江绍兴公安建立电信诈骗预测预警模型,实时预测电信诈骗案件通联关系,对可疑电话进行智能化分析判断,计算出疑似受骗者,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并通过反诈体系三级联动预警劝阻机制及时阻止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今年4月的一天,一名可疑人员要求绍兴市民宋女士转账,绍兴市反诈中心及时发现并立即启动三级联动预警劝阻机制。警方争分夺秒寻人,最终在1小时内找到正要转账的宋女士并予以阻止。
  黑恶犯罪势力往往长期盘踞一方,不少还披着合法的外衣,发现、打击处理难度极大。福建厦门创新“大数据+扫黑除恶”模式,建立统一共享的扫黑除恶基础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源转变为精准线索,服务实战。湖北武汉公安机关自主研发黑恶类案侦办平台系统,实现案件线索高效流转、黑恶人员动态管控、黑恶团伙自动预警和黑恶类案规范侦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检察机关运用远程视频等方式办理刑事案件。检察官与看守所里的嫌疑人屏对屏对话,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确保了办案质量。信息化已经成为打击犯罪、守护平安的一把利剑。
  防得住
  大数据精准防控公共安全风险,让群众有更多安全感
  在广州市海心沙5G基站下,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民警放飞了一架载有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随着无人机在海心沙上空巡航,拍摄的高清画面也实时回传到平板电脑。清晰、无卡顿的画面,将花城广场一带治安状况尽收眼底。
  这是5G警务演习中的一幕,当重点地段人流密集时,摄像头拍摄的高清视频会通过高带宽、低延时的5G网络,实时传送到天河区智慧新警务平台。一旦平台判断出现异常情况,就会触发报警,并同步报告公安系统有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快速组织抵近观察,多警协同出动,现场干预。
  “我们综合运用‘城市低空巡防’无人机、高空天眼和视频实时数据回传,在马拉松比赛、花市、灯光节等活动期间开展高空巡逻,打造城市重点区域空地全方位一体巡防。”广州天河区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郭华说。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防控重点在“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下好“先手棋”,才能防患于未然。
  2019年最后一夜,上海黄浦江两岸华灯溢彩,人们聚集到外滩欢度跨年夜。接近零点时,瞬时客流量达到当日最高峰,逾10万人。如何避免如此密集的人群发生意外?上海采用“互联网LBS大数据”技术,结合警务大客流监测系统和人工观察哨岗,严密做好人群易聚集区域的人流监测,并根据人流量变化及时采取远端管控等措施,确保跨年夜平安有序。
  如今,大量前沿科技被运用到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领域,以加强对重点区域人流物流监测,排查客运、危化品运输等安全隐患。
  近年来,湖北宜昌市通过建立“信息化支撑、规范化运行、专业化保障,全过程可视”的“一全三化”安全监管机制,实现民爆物品“不丢失、不流失、不炸响”和涉爆死亡安全事故“零发生”。吉林桦甸市发生过洪涝灾害,全市37座水库安全一直是监控重点。如今,这里架起了先进的监控设备,建起了共享的信息平台,水库及周边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实现汛期及时预警、安全度汛。
  用得好
  平安建设乘上“智慧云”,信息化带来新机遇
  大数据和智能化不仅夯实了平安基石,也为一些欠发达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贵州近些年抓住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契机,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助力平安建设。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村寨依山而建,最怕的就是火灾。苗寨的木质吊脚楼建筑,过去防火依赖大量人力观察瞭望、鸣锣喊寨。如今这里请来了大数据“帮手”,家家户户都在总进线处安装了灭弧型电器保护装置。
  “这是我们农村电气火灾监控平台的感知模块,可以将用电数据实时传送给大数据中心,并在短路或过载时提供安全保护。”贵州雷山县公安局西江派出所教导员杨启明点开手机上一款APP说,大数据的发展给苗寨消防带来了新思路,通过对用电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现在工作人员可以对安全状况进行远程监控和预警处置,及时发现和消除一部分安全隐患。
  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在提升司法效率、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受疫情影响,湖北一家小微科技企业经营及支付员工工资遇到困难,该公司因合作伙伴未如约支付信息服务费,把合作伙伴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经过法官多次耐心细致地调解,双方通过“云法庭”签订了调解协议,法院通过电子化方式即时送达了调解书。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推行在线诉讼“云模式”,大力开展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有效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确保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不误。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全国法院网上开庭量同比增长9倍,网上调解同比增长245%。立案“不打烊”、审案“走云端”、执行“网上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日报》记者倪弋)

(责任编辑:王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