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达国家争相订购在研新冠病毒疫苗,其他国家和公共卫生权益组织开始担忧,富国是否会垄断疫苗供应,让其他国家民众在排队接种疫苗时“靠后站”? 【供应焦虑】 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富国垄断疫苗供应”的情景在2009年“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时曾经上演。 总部位于伦敦的“有限空气”分析公司估算,美国、英国、欧洲联盟和日本迄今已订购总计大约13亿剂备选新冠疫苗。潜在的加购订单以及正在谈判中的交易涉及另外约15亿剂疫苗。 受到富国青睐的疫苗研制企业包括法国的赛诺菲、英国的葛兰素史克、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等。 眼下全球尚无确定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尽管部分药企的候选疫苗已进入终期实验阶段,要实现疫苗大规模应用仍需清除不少障碍,包括证明疫苗有效性、通过监管部门审批以及扩大产量。 “有限空气”首席执行官拉斯穆斯·贝克·汉森说,即便新冠疫苗研发前景“乐观”,“全世界疫苗依然不够用”,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在研疫苗可能需要一人接种两剂。 “有限空气”预估,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可能要到2022年一季度才能达到10亿剂。 【协作第一】 为避免疫苗“供不应求”,由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共同推动的联合国新冠疫苗保障机制6月制定总额180亿美元的方案,希望2021年底前确保20亿剂疫苗的供应和交付。 这一保障机制有助于各国政府抵御备选疫苗最终研发失败的风险,同时让“家底较薄”的国家负担得起疫苗供应。目前70多个国家已表示有意加入保障机制。另外,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主导的一个项目致力于为90多个中低收入国家和经济体提供新冠疫苗。 但有官员指出,如果国家政府以自身利益为先,可能阻挠全球协同抗疫努力。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思·伯克利说,由于部分疫苗研发项目可能失败,为保障货源,各国需要分头与多家疫苗生产商订立不同协议,这可能导致各国陷入价格战、拉低供应效率。“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各项协议互相打架,希望通过提供一个疫苗投资组合,让各国团结一致。” 就美国政府资助多个新冠疫苗研发项目的举动,伯克利说,美方资金能够推进疫苗研发和制造,“对全世界都是好消息”,但前提是所获疫苗能够“共享”。“这有助于推动(疫苗)科研进程,就这点而言我认为很积极。我担心的是我们需要全球性供应。”(海洋)(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 李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