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的一天晚上,在成都市锦城艺术宫四川省“三.八”文艺汇演的舞台上,一出出精彩绝伦的节目正在轮番上演。就在晚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现场突然传来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声音,这声音语重心长,这声音铿锵有力,好像带领人们重新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段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
是谁?到底是谁?人们忍不住伸长脖子朝舞台上张望。伴随着一曲《春天的故事》,一个熟悉的身影缓步走上了舞台。“天哪!那不是……”,当灯光照亮他面容的同时,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呼。“小平,是邓小平!”人群中有观众高声喊到。话音刚落,现场便此起彼伏的响起“小平您好!”、“小平您好!”的问候。群众用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声表达着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而这位成功塑造伟人形象的,便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叫杜彪,现在是四川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二级高级警长,参加公安工作已经12年了。别看杜彪当警察的时间不长,从警之前,他却是一个有着25年军龄的老兵。从一名普通的边防战士到今天共和国的高级警官,三十多年的军警生涯里,杜彪的级别在变、职位在变、身份在变,可是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却从来不曾改变。
青春,在国境线上闪烁
杜彪刚上高中便应征入伍,成为我国首批边防武装警察。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年轻的杜彪被分配到了位于中缅边境的蛮牛坝边防站工作。现在听来甚感可爱的蛮牛坝其实条件非常艰苦,由于四周全是原始森林,蛮牛坝常年大雾笼罩,还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故称之为蛮牛的家园。而蛮牛坝边防工作站则是中缅边境云南省德宏段上最艰苦的边防站之一,这里离国境线非常近,既是往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缅甸毒品集市果敢县的必经之路,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蛮牛坝边防站的那些日子,杜彪和战友们除了要参加艰苦的训练和日常的巡逻,还要忍受物质上的极度匮乏。据杜彪回忆,那时班上的灯,是靠水发电的,就算开着两个150瓦的灯泡依旧看不清书上的字;支队长送的电视,是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的;而赶集,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是到了雨季的时候,车子都根本没法出山,只能每星期用马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去驮。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回来又是大半夜。杜彪和战友们开玩笑说这是“早出不见日东方,晚归常伴月西窗”。
而就是在那样一个远离故乡和亲人又极度艰苦的地方,年轻的杜彪却从未放弃自己、放弃学习。尽管青春年少,他却有着不同常人的钢铁般的毅力。通过自学,杜彪不仅完成了因为当兵而中断的高中课程,还积极参加自考,拿到了成人本科文凭,还参加了硬笔书法的函授培训,并养成了看书习字这些受益终生的习惯。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苦的环境可以打垮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可是对于杜彪而言,正是蛮牛坝恶劣的环境磨炼了他不屈的意志,也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自己不懈的努力,杜彪一路从战士、班长、干事、股长干到了边防站长。2001年,因工作需要,杜彪从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调至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并先后担任干事、教导员、政治处主任。
老兵,在救灾现场奔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时候,正在家中休整的杜彪第一时间赶回单位,申请到前线抗震救灾。由于组织刚刚才宣布了他的转业通知,虽然还没来得及脱下军装,但是领导考虑到他近期身体状况欠佳以及个人安全问题,便好意地拒绝了他的请求。杜彪暗自寻思,“既然前线去不了,那就到后方去。哪里需要共产党员,我就是那面旗帜,就在哪里飘扬!”杜彪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地震后的几天里,杜彪买来矿泉水、食品,独自开车分赴成都市多个安置点,亲自把水和食品分发到受灾群众的手中。同时还凭借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为群众搞起了心理咨询。
尽管受灾群众的赞许给了杜彪些许的安慰,可是杜彪心里还是深深的自责,“国家和人民正在经历这么大的灾难,而我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兵、老党员,我却不到一线去参加战斗,我对得起这身军装、对得起头顶的国徽吗?”同样是军人出身的妻子读懂了他的顾虑,宽慰道:“你去吧,祖国和人民需要你,去做一个军人该做的事。家里有我。”一句“家里有我”,让杜彪彻底放下了心底的顾虑,开车奔赴绵阳江油市。
江油市是杜彪的老家,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从父母口中得知,江油市多数房屋受到了损毁,也是地震重灾区,他父母家的房屋和亲戚家的房子全塌了。受交通、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受灾群众住居、生活还十分困难他想亲自去了解情况,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同时还想为家乡的灾区群众,献上一点微薄的爱心。
5月15日晚,杜彪终于赶到了江油市。到达江油后,杜彪第一件事情不是去老家查看自家垮塌的房屋,也不是去寻找父母、姊妹一家八口人居住的那顶帐篷。而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走访了全镇三十多户受灾人家,收集到了大量灾区的第一手材料和图片,为武都镇政府临时指挥部了解全镇受灾群众的生活现状和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宝贵线索。
有一首军歌是这样唱的,“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是虎就该山中走,是龙就该下海洋。”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老兵杜彪站好了自己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班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新警,在新岗位放光芒
2008年10月,杜彪转业到了四川省公安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公安民警。可是从军人到警察,从老兵到“新警”,哪里只是脱下军装穿上警服那么简单。而是工作环境的更替、职业身份的转变。等待杜彪的,将是完全陌生却更加富有挑战的人生。
等待分配的时候,领导询问杜彪想要到什么部门。杜彪毫不犹豫的回答,“我要去业务部门,哪里业务直接与百姓息息相关,我就去哪里。我既然选择要工作,我就要好好干,就要干成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可是,想要成为行家里手谈何容易?刚开始的时候,杜彪对公安工作比较陌生,在工作中总感觉有劲使不上,有力用不出,不少同志对他报以异样的眼光。可是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杜彪再次拿出当年在蛮牛坝时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
业务不熟,他就抓住点滴时间潜心学习钻研法律法规和公安业务知识,虚心向老公安和同志们求教。办公条件较差,他不在乎;没有交通工具,他就私车公用,却从没有要单位报销过一次油钱;支队人手不够用,他便自觉承担起清洁工的任务,打扫卫生、烧开水。凭借着在部队培养出来的信心和韧劲,这个曾经的团政治部主任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绩赢得了新同事的信赖与认同。在大家的共同帮助和杜彪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成为总队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时隔一年,杜彪便步入了共和国高级警官的行列。可是杜彪却并没有因此而懈怠,他经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讲,“我们就是要趁现在多干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人民的期待。在岗位一天就要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传承,因伟人而成就传奇
业余时间的杜彪,是个喜爱戏剧表演的人,他也经常在一些影视剧里客串,曾塑造过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荧幕形象,还是青年邓小平的特型演员。然而杜彪能跟荧幕结缘,以至后来能以特型演员的身份跟邓小平结缘,真的是兜兜转转。90年代中期,《中国缉毒警》剧组到云南采景,当时导演和制片人觉得他长得像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就力邀杜彪演戏。可是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演,舍不得离开军营的杜彪婉拒了2人的好意。2006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生活》栏目到四川采访,时任消防总队政治处主任的杜彪再次被导演说起像邓小平,并强烈建议他试一试影视剧表演。这一次,杜彪终于动了心,回到家后,他开始有意识找来卢奇饰演邓小平的视频,观看邓小平的纪录片,暗中模仿这位伟人的言行举止……
也就是那段时间,杜彪陆续参演了一些影视剧,也渐渐喜欢上了表演。但是,要想演好一代伟人,光凭兴趣是很难入门的。机缘巧合的关系,杜彪结识了国家著名表演艺术家、被誉为“神州第一邓小平”的卢奇老师,并与卢奇老师共同出演了电影《前方后方》,杜彪在剧中的精湛演技深得卢奇老师赞赏。后来,卢奇老师也同意收他为徒,还举行了简单却庄重的拜师礼。可是别看现在的杜彪得到了卢奇老师的认可,但是卢奇老师刚开始其实并不看好他。考虑到杜彪并非科班演员出身,扮演的又是深受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对于杜彪能否扮演好邓小平,卢奇老师心里其实还是有顾虑的。但是杜彪从来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不是科班出身,那就用专业的态度对待自己业余的爱好。刚开始的时候,杜彪找来小平同志的影像资料,一帧一帧的慢放、一遍一遍的揣摩,还将小平同志的照片放在手机、电脑上做屏保,以便随时都可以看得到。后来,他还找来邓小平的详细生平介绍以及旁人对邓小平的各种回忆录仔细研读。通过自己不断修业、刻苦专研,再加上卢奇老师的亲自教导。渐渐地,“新警”杜彪扮演的青年邓小平开始慢慢走进群众视线。
可是,从完全没有特型演员的表演经验到得到卢奇老师的认可,哪里又是那样轻而易举?很长一段时间下来,尽管在外人眼里,杜彪举手投足间已经模仿得很像了,可是老师卢奇却指出一个大家都没注意到的细节,“你怎么不点支烟?”
原来,小平同志烟瘾很大,一天要抽好几包,可是杜彪却不会抽烟。为了将小平同志刻画得更加惟妙惟肖,杜彪强忍着被呛出眼泪的难受反复练习,终于过了难过的“香烟关”。笔者曾有幸见过杜彪在生活中不带妆的情形下应众人要求现场模仿邓小平,杜彪向身边人要了一支烟点燃。笔者还问他你不是不抽烟吗?话音未落,现场突然安静下来,就觉得坐在对面的这个人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气场。当“小平同志”说出那句“同志们呐”的时候,笔者真的感觉头皮一阵发麻,再一看胳膊,鸡皮疙瘩和汗毛全竖起来了。作为沐浴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那样一种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那一刻,笔者真的是激动到无以言表。
可是对杜彪来说,外形的相似仅仅只是开始,扮演领袖人物,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握人物的精气神。因为老师卢奇告诉他,塑造邓小平的形象,只注重言谈举止那时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把握邓小平这个人物的核心点——‘魂’和‘神’,也就是邓小平作为为人的那种总体‘内在气质’;而那种伟人的总体‘内在气质’,又恰恰是邓小平所独有的,卢奇老师的话杜彪铭记在心。他几乎拜读了小平同志各个时期的著作,甚至专门去了解每一段和邓小平有关的历史,了解他每个阶段做出的每一个政治决定背后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也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了解,让杜彪重新认识了邓小平。而对邓小平越了解,邓小平对杜彪的影响也就越深刻。从邓小平身上,杜彪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家国情怀。那是一代伟人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情和厚爱,更是人民的儿子对人民对群众的承诺和誓言。
杜彪知道,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小平同志是一个思想深刻、满怀理想远景的人;更是一个眼界开阔、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人。群众喜欢他扮演的邓小平的角色,除了因为他在形象和神态上的精准刻画,还因为群众对小平同志的景仰和爱戴。每念及此,杜彪总是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宣扬他的思想、传承他的精神、坚持他的信仰。而作为一个扮演伟人的特型演员,杜彪也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除了要传神的演出人物的形态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将邓小平精神的光辉永远的传递下去。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个共产党员的一生是牢牢的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心中有党,才能不刚自强;心中有人民,方能兼济天下。在其位,谋其职。更高的平台和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研习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时刻关注党的方针政策,把人生所有的潜力和热情都交给了党,只愿能更览这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河山和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的勤恳人民!
这就是老兵杜彪、也是新警杜彪的传奇故事。(耿兴徐 李文丽 曾玲境)
(责任编辑: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