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省华。 曹露浩 摄
年过六旬的韩省华,皮肤黝黑,半头白发,九三学社社员,目前居住在浙江杭州西湖区,他被誉为从秦岭大山里走出来的菌菇领域奇才!上世纪七十年代,韩省华在秦岭、巴山采药、种药,从事菌类研究开发。几十年来,韩省华总在为挚爱的菌菇事业奔忙。从野外采集分类到标本制作,从菌种分离到栽培方法研究,从市场销售到餐饮配送,从采收加工到制药开发,组织国际会议,推进博物馆建设,写菌类文章,画菌类图画,创作诗歌散文,他把精力全部献给了菌类。
结缘庆元 只为蘑菇奔波
韩省华绘制的陶艺。 曹露浩 摄
1976年,刚刚20岁的韩省华就因精于天麻栽培技术,被陕西省佛坪县药材公司聘请为药材辅导员,在秦岭腹地的大山里,他精于钻研,深入基层的能力和精神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可,民间称他为“韩天麻”。 一次偶然的机会,韩省华被浙江省庆元县聘请为技术员,从事蘑菇栽培技术研究。20多年来,庆元县的香菇生产量一直稳定在每年一亿袋。在韩省华的指导下,一个20万人口的县城,有12万人从事香菇或与香菇相关的工作。 现在,韩省华在杭州西湖周边的群山中,采集了2000多份、700多种菌类标本,创建了浙江省真菌资源中心,继续从事菌菇研究。 以扶贫为己任 带动百姓增收
韩省华绘制的画。 曹露浩 摄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曾是贫困县。1994年,时任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的韩省华,了解到西乡县政府想发展菌菇产业,他欣然前往。一到西乡,他便马不停蹄地以稔熟的菌菇种植专长开展工作。他来到西乡县春森食用菌研究所,讲授食用菌栽培技术、提高食用菌种成活率的方法;分析当时采用的椴木栽培技术的缺陷,介绍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袋料栽培技术。 韩省华把西乡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一事一直挂在心上,常利用各种机会送书送技术。 目前,西乡县食用菌研究所已成为专业从事以黑木耳、香菇、平菇、天麻等食用菌的菌株选育、菌种生产、技术推广、原辅材料供应、菌类产品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省认证科技企业,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菌种研究和生产机构之一。 多年来,韩省华扶贫的足迹远不止陕西。 杭州市统一战线帮扶团在组织对口黔东南扶贫中,韩省华随帮扶团深入镇远、雷山、黎平、丹寨、台江等县的边远山区进行帮扶,深得当地菇农欢迎。韩省华近3年内20余次到贵州各地指导发展食用菌产业,每次前往,他都从产业规划、技术等不同层次予以指导。 近年来,韩省华又致力于帮扶云南野生菌发展,南华县还为他设立了专门的工作站。如何帮南华县打开菌菇市场,韩省华认为,举办菌菇研讨会不仅能带动当地菌菇生产技术的发展,还能积极促进当地扩大知名度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此,他帮当地策划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比如南华野生菌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菌物学会产业专题论坛等。 韩省华传授菌菇技术不仅仅限于国内,他曾邀请比利时、日本、越南、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进行横向交流,他也应邀到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越南河内大学讲学,以及到印度、荷兰、俄罗斯、美国等进行技术交流。他还培训了一名叫齐多的津巴布韦女孩,使她掌握了系统的菌菇栽培技术。目前,这个女孩已在当地带领了30名孤儿生产食用菌,成为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 输血变造血 全方位带动经济 在扶贫工作中,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近10年来,韩省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70多期菌菇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和辅导了省内外15000多名学员,带动30多个县市的农民和下岗职工从事食用菌生产和新技术应用,累计实现社会经济产值12亿元。 磐安县位于浙东丘陵西缘,是一个山区县,也是浙江香菇的主要产地之一。当韩省华了解到磐安窈川乡欲发展香菇先进设施栽培,需要有人作技术指导时,他欣然应允,并多次邀请窈川乡的种菇大户、农技员和乡镇干部到他创办的杭州基地考察学习。韩省华还向磐安窈川乡菇农推荐了浙江科技学院教授姜仕仁的“植物声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项目。姜仕仁还赠送了3套声频设备给窈川乡的菇农使用,菇农使用后增产效果显著。 回忆这些年全国奔走的经历,韩省华说,浙江省龙泉市灵芝基地发生病害那一次让他印象深刻。有一年,龙泉的一些灵芝基地发生病害,菌材遭到杂菌污染,栽培农户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韩省华应邀到菌害基地考察后,认定菌材遭到绿霉菌污染。他加班加点编写了《灵芝绿霉菌污染防治技术》,广为印发,并在举办的培训班上宣讲,使难题得到妥善解决。 几十年来,韩省华获得部、省、市级科研成果奖30多项,被誉为“灰树花之父”“菌菇大王”。他协助地方政府发展食用菌产业,服务过全国200多个县,2019年被九三学社浙江省委评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目前,韩省华担任了浙江科技学院等5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为在校大学生传授菌菇和灵芝知识。(完)(记者 曹露浩)
(责任编辑 李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