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
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热搜
祖国时政
财经报道
文化中国
微信
新浪
移动端
民生新闻
关注三农
小康社会
百姓之窗
社会保障
城乡建设
民生百态
关注民生 >
小康社会>
正文
金寨县天堂寨镇:小蘑菇撑开“脱贫伞”
2020-07-22 16:22
来源:
《祖国》杂志
在产业扶贫中,企业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带帮农户,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家门口都可以上班了”
“走,咱们到周老板的大棚摘平菇去。”一大早天堂寨镇黄河村下畈组村民林志军邀黄采莲一起到下畈平菇大棚去“上工”。他们所说的“上工”地方正是位于天堂寨镇黄河村下畈组的金寨绿然家庭农场平菇种植基地。
今年39岁的林志军是黄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身患鼻咽癌、脑梗阻等多重疾病,无法外出务工,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金寨绿然家庭农场负责人周俊从黄河村扶贫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让林志军长期在他的平菇大棚中务工,从事简单的轻体力劳动,增加其劳务收入。
走进种植基地大棚,正在采摘平菇的储昭满说“我们以前下地叫干活,但是现在我们下地叫上工了,在家门口我们就可以向其他人一样上班了。”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黄河村位于金寨县西南边陲,距离县城约150公里,几年前这里是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的深度贫困村。“过去黄河村群众种植农作物都是靠天收,而且没定力,一家种个三两亩作物,因为市场行情年年报变,一年形势不好,就把苗子薅了,改种其他的,群众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黄河村党支部易政说。
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不仅要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还要大力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在带贫减贫的同时发挥示范效应。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金寨县林业局联系帮扶黄河村,选派3名同志长期驻村扶贫。经村两委与扶贫工作队认真探讨商定,决定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基础上。
“一定要“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持续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黄河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陈怀如是说,这样不仅能增加群众收入,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地好还可以形成品牌示范效应。为此,县林业局多方为黄河村争取项目资金,启动实施“菜篮子”工程,并接续完善灌溉水塘、蔬菜分拣中心、到组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筑好梧桐树 自引凤凰来”,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以及黄河村的热情细致引来了金寨绿然家庭农场,在村里架起了50亩的大棚平菇种植基地。带动周边20多户群众年增收4万多元,帮助5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
“钱袋子鼓了,还要履行好社会责任”
平菇种植是短、平、快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基地年均可产出香菇150万斤,每天周边群众来到基地开展采摘、分拣、打包、转运等劳务活动,还有村民学到了种植技术开始自己尝试种植销售。“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还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农场负责人周俊说道。
2019年,周俊来到黄河村,就向驻村扶贫工作队要了一个在家的贫困劳动力名单,每天需要用工就按照名单上通知,贫困户们早出晚归,家里的事情一点也没耽误,也不需要有交通和饮食上的开支。两年来,凭借自己销售渠道和产业发展优势资源,为村内产业发展和就业渠道开拓了一片新平台。
现年50岁的华庙组贫困户王明凤原来在外务工,今年因为疫情无法外出,失去了工作岗位,当从帮扶人那里知道下畈平菇大棚需要人时,立即就决定到大棚去上班。王明凤笑着说,“今年疫情外面活都不太好找,而且自己年纪大了,不想东跑西跑,到处飘零,现在家里也需要照顾,正好在平菇大棚那里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技术,将来学成了自己也可以种,依靠着周老板的销售渠道,东西也不会滞销。”
在黄河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及村里群众看来,平菇种植基地只是村内产业发展的好的开始,小蘑菇撑开“脱贫伞”。在全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的征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经营主体加入其中,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群众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李严 张德传 程东建)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