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环境能源 >绿色行动>正文

青岛市崂山区: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

2020-07-08 10:58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记者从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网站获悉,青岛市崂山区总面积395.8平方公里,其中330多平方公里位于崂山风景区。崂山风景区、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高度重叠,区域范围内遍布各类生态管理线、保护线,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且部分存在重复管理,无任何建设管控要求的用地面积仅有10%,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018年国家批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崂山区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模式进行探索、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在开拓产业空间的同时,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崂山区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全面打造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规划体系,实现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与职住通勤关系相配套的产业与城市的空间融合。
  启动崂山区2035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通过对接市级层面“三区三线”划定,强化本区城乡空间结构在全市的战略布局。结合开展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成果,校核三区三线。着眼于把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以环保、安全、质量标准来倒逼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升,建设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
  编制完成崂山区村庄布局规划。统筹推进品质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容纳范围内实施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以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空间、修复生态环境为基点,调整和优化生产、生活布局。
  编制完成崂山商务二、三区街区设计导则。对标深圳福田区、上海虹桥商务区,引入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规划建筑理念,加强对城市色彩、城市家具、公共标识标牌、建筑立面、夜间景观、城市天际线等城市风貌修复提升设计,建立通用性、可推广复制的街区导则模式,优化营建活力街区、开放街区、绿色街区、智慧街区,打造独具“崂山印象”的城市新客厅。
  编制完成14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完成了覆盖面积约90平方公里的1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构建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城市功能设施体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在突出的位置,促进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坚持产城融合,在培育发展“四新”经济的同时,着力营造怡居城区
  崂山区坚持生态底线原则引领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场景创新、生态圈营造和高效空间供给为抓手,围绕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市956产业门类,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把“四新四化”的着力点放在战略新兴产业、财富金融、精品旅游和医养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低排放”“低消耗”“低冲击”“低影响”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严把产业准入关,创新产业培育模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构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媒”全链条协同发展生态体系。2019年,全区新引进战略新兴产业项目178个、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101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推动楼宇片区化集聚、特色化发展,重点打造智慧产业、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大厦等特色产业楼宇,集中布局高端产业、高效企业,推动“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以株洲路和创智谷片区改造升级为契机,提升土地空间要素使用的“含金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储备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截至目前,株洲路片区已投用产业项目9个,累计投用52万平方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今年以来关停并淘汰21家落后产能企业,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青岛市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各2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80家,其中29家企业获示范企业,列全市第1。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绿色化发展。积极推进金岭山、午山、浮山生态公园建设,建成石老人城市客厅,完成10.5公里的前海景观提升工程,打通滨海步行道,建设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释放产业聚集潜力,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循环友好的生产发展新格局。2019年,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2.5%,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坚持景城融合,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协同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崂山区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全链条,对位于景区内的村庄实施分级管控、分类推进,并将村庄改造建设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环节康养旅游项目开发有机结合,提高城区生态和人居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适度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深度推进景社一体化。坚持乡村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同步推进,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每一个乡村,3年累计投入20亿元,东麦窑仙居崂山、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快速崛起。通过示范带动、连点成片,逐步把崂山乡村打造成为青岛的国际慢生活区、中国沿海的最美乡村群落。
  推动农村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组织,瞄准产业链条高端,加大精致农业、体验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园、休闲农场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形成枯桃花艺生态园、“二月二”农场、崂山茶苑、大崂樱桃谷、北涧天一顺生态观光园等若干休闲农业项目,已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各类特色农业旅游称号110多个,培育起遍布崂山大地的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园集群。

  理顺规划体系拓展产业空间。面对环境保护与民生需要的突出矛盾,崂山区积极编制完成了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调整论证报告。2019年11月4日,调整方案顺利获省政府审批通过。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区与人民群众生活区域界线,有效维护了保护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使多年来困扰我区保护、民生和发展瓶颈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进而为接下来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保护区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生态持续良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