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近日发布报告称,一种寨卡病毒新毒株正在巴西传播,可能在该国引发新一轮寨卡病毒疫情。巴西公共卫生专家表示,由于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预防寨卡病毒的最佳策略仍是从源头上防蚊灭蚊。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黄病毒,感染者症状通常为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或头痛,但大多数感染者并没有症状。感染寨卡病毒可能面临罹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妇女怀孕期间感染可能使出生的婴儿患有小头症和其他先天性畸形。此前已知的寨卡病毒有两个谱系——非洲型和亚洲型。流行病学专家在对2019年巴西流行的寨卡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时,分别在南大河州和里约州发现了一种属于非洲的亚型寨卡病毒,有别于以往巴西流行的寨卡病毒类型。
根据巴西卫生部最新报告,今年以来,巴西累计通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3692例。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研究人员拉丽萨·科斯塔表示,尚不明确新发现的毒株能够产生多大危害。由于绝大多数巴西人都没有携带针对这种新病毒的抗体,新型寨卡病毒可能引发新疫情。
公共卫生专家利亚·吉拉尔多表示,约90%的蚊子繁殖场所是自制储水设备,这些储水设备多来自贫困社区。与此同时,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也导致贫困社区道路积水严重,易于蚊虫孳生。因此,政府和民众需要在污水处理、土壤排水、供水储水等方面加大对蚊子的消杀力度。巴西传染病学家还指出,及时向公众宣传如何灭蚊对抗击寨卡病毒至关重要。
自2015年寨卡病毒疫情在巴西首次暴发后,政府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并推出一系列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巴西全国多次开展大规模灭蚊行动,向民众宣介预防措施,提高民众卫生意识。巴西卫生部还组建了寨卡病毒应对专家组,促进相关研究活动的开展和新技术的开发。
巴西疾控专家表示,针对新发现的寨卡病毒,卫生部门需要进行密切的流行病学监测。公共部门需要对贫困社区加大投入,采取包括提高卫生标准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建立预警和信息联动体系对于防控疫情也很重要。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30日 17 版)
(责任编辑 李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