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正文

投身护理事业80余年,陆月林——

用真情挚爱呵护生命(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2020-06-16 15: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90多岁的陆月林和学生在一起。
  资料照片

  陆月林在照顾孩子。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制图:沈亦伶

  人物小传

  陆月林:1920年10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副主任护师。1938年考入上海协和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护理事业,1975年从金华卫校退休后,每年至少护理一位孤寡老人,每天到学校上班,每周给学生授课,始终关心青年教师成长进步。90多岁时,还每周带学生去福利院、养老院奉献爱心,传授护理知识。


  “作为一名护士,要真正爱你的病人,真正爱生命,要用你自己的心灵去爱……”台上,一位银发老人,身着洁白护士服,目光慈祥,说话慢声细语,娓娓动听,宛如春风拂面;台下,一群年轻女孩,凝神屏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漏听一句话……6月4日,这一幕发生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台上讲授的“女神”叫陆月林,现年100岁。自1975年退休后,她持续教学,奉献至今。

  “护理是一门爱的学问,要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需要”

  为什么选择当护士?陆月林回忆起18岁那年的一次重病经历。

  有一晚,她突发高烧被送进医院,之后的一个礼拜,高烧持续不退,直至意识模糊,医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书。

  “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医疗水平有限,一开始连是什么病都诊断不出来。护理我的,是一名年轻护士,非常细心,经常来温柔地问我感觉怎么样、想吃什么?高烧时,是她一次次用冰块为我退烧、给我喂食。两周后,我慢慢恢复健康。”陆月林说:“可以说,那位护士的精心护理保住了我的生命。”这颗感恩的种子种下后,陆月林便决定报考上海协和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的护士专业。

  在学校的三年半时间里,陆月林几乎天天提醒自己“多学习、学扎实点”。在校期间,她扎实的护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深得各科老师赞赏。毕业后不久,她便留校任教。

  “护理是一门爱的学问,要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需要。年轻人不要怕苦,要充满爱心,多做一点,多奉献一点。”这是陆奶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一回,陆月林在金华中心医院查房,发现一位病人情绪低落。原来,这名脑溢血患者经抢救脱险后,又患上偏瘫症,无法站立,心灰意冷……

  陆月林柔声安慰:“别灰心,我学过针灸,我帮你站起来……”一年多时间内,她风雨无阻,每天来回步行5公里,登门为病人针灸、按摩一两个小时,报酬分文不取。彼时,她已70多岁。

  “好护士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要用心真正爱你的病人”

  “陆奶奶教给我们的,更多是爱的精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95后”老师周静倩深情回忆。陆奶奶曾经在一次查访病房时,发现一位肝癌病人床头插的一束花中,有两朵已经凋谢,就悄悄拿走了凋谢的花朵。之后,陆奶奶告诉实习生:“凋谢的花会使病人情绪低落。爱的护理,就要用细腻的情感,去体察病人需求。”

  “好护士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要用心真正爱你的病人。”她曾经承诺:每年照顾一位偏瘫孤寡的老人家。92岁高龄时,陆月林仍每天早上6:30就去赶公交车,到学校完成一天繁忙的工作后,赶往一名叫楼翠娟的偏瘫孤寡老人家中,为她擦身、换药、清洗、按摩。病人溃疡面积大,每次都需要清理两个多小时,陆月林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才能回家。不论刮风下雨,这样的生活节奏,从未间断。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左侧偏瘫、卧床不起的老郭,陆月林经过130多次上门指导训练,逐步恢复健康;65岁的农场退休工人老刘,中风后卧床不起,陆月林上门护理近半年,他逐渐恢复了生活自理,还摆了个饺子摊……

  为了让更多病患站起来,陆月林组织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组,先后为60多名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40%的病人能够重新站起来。为此,陆月林与志愿者们合编了一本《中风病人手册》,自费印刷2000多册,送给患者及其家属。

  “10多年前,跟着80多岁的陆老师,每周去老人护理院服务,发现真正的服务和关怀都需要在细微之处下功夫。”教学18年的胡爱招,既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也是陆月林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记得有位9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小脚被裹缠过,长期不愿洗脚,陆月林耐心劝说后,才勉强同意。陆月林带着志愿者们一起帮助这位老奶奶洗脚,然后还耐心地为她修剪足茧和指甲,老人深受感动。

  数十年来,每逢双休日,陆月林经常拎着热水,带着扫把、抹布,带志愿者们到福利院去,言传身教如何护理老人和孩子:洗脚、剪指甲、洗头、洗衣、晒被子、搞卫生。

  如今,百岁高龄的陆月林,只要身体允许,还会到老人护理院、孤寡老人家里服务。每次请她讲课,她都认真戴上洁白护士帽,穿上白大褂。

  “我希望在余生,能一直从事护理事业,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奉献”

  “当一名好护士,必须终生学习。”这是陆月林对自己一生的要求,这一要求,也深深地影响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一代又一代学生。

  60年代人手较缺,她上课之余还要到医院上班。一丝不苟的她把工作过的针灸科、骨科的医疗技术学了个遍,下了班就在家拿着人体模型反复研究、练习操作。为了感受实际体验,她曾多次在自己身上试针。后来,在护理中风病人时,她所学的针灸技术派上了大用场,很多失去希望的病人在她的护理之下慢慢康复。

  这份技术,她又传承给了学生。从2013年4月开始,每周四中午,陆月林都会准时来到办公室,手把手向大家传授中医知识,风雨无阻。有时,陆月林为了让大家体会各种针法的切身感受,伸出自己的手给大家练习,让学生们大胆试针。看到学员们一个个不忍下手,她说:“作为护理人员,现在你们在我身上都下不了手,以后就会耽误更多病人的病情。”

  多年来,她舍不得订牛奶,却订了5份护理学杂志,还自费给每个科室订阅《护士进修杂志》,科室里的老师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材料,她总要借来学习。医学发展迅速,陆月林从未懈怠。碰到不熟悉的专业时,陆月林就立刻自学,她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常让年轻人也自叹不如。护士们写好的论文让她修改,根本不用请、不用求,只要放在她办公桌的抽屉里就行。几十年来,经过她修改的论文有上千篇。

  “看到时,我的感觉是震撼!”周静倩说,当她第一次看到陆月林的备课笔记,密密麻麻的笔迹和绘图,比专业课本还要详尽。如今,周静倩从学生变成老师,激励她在护理事业不断深耕的动力,便是希望自己能像陆老师那样,成为学生心目中“星星一样的存在”。

  “我希望在余生,能一直从事护理事业,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奉献。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当护士。”陆月林的话语温和而坚定。


  ■记者手记

  实干忘我 成就不凡

  陆月林55岁退休后,仍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直至90多岁高龄,还带着学生到养老院服务、教学。一生将80余载光阴献身护理事业、帮助许多人恢复健康。

  这种持之以恒的奉献情怀,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只有热爱、忘我、坚持不懈,才能在一个行业做出一番成绩。

  完成伟大的事业不在于体力,而在于坚韧不拔的毅力。陆月林正是用自己的坚持,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记者 顾春)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6日 06 版)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