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程东建 通讯员彭世繁 夏季,蔬菜集中上市、瓜果飘香。在河南省西华县迟营乡百侬园产业扶贫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每天,冯小香就和同村的村民在这里采摘,对外发货。也正是基地的规模化发展让这位经常外出打工的农家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冯小香说:“今年特殊情况没出去,我在田业园里面干,我还管照顾我儿子,我儿子上学哩,我还管照顾家,这收入也不低。”
在西华县清河驿李新村,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优势,由村支部书记创办的万灵农业合作社,凭借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发展理念,基地发展逐步壮大,并让123名建档立卡户顺利脱贫摘帽。
李功印说:“俺是贫困户,也是未脱贫户,从去年开始在这里干活,一天收入60块钱,挺满意的。”李万灵说:“基地有十多个大棚,这一个棚子有四个、五个人常年在这干,现在我这已经是脱贫了123户,还有十户没有脱贫。”西华县人大代表宋二华,流转以贫困户为主的土地2200亩,建立了宋府园林家庭农场,种植供港蔬菜。吸纳200多户贫困户帮扶脱贫,除让贫困资金到农场务工,还让贫困户入股分红,3年分红利6000元,务工月工资1500元以上;经过三年多的帮扶,她帮扶的200户贫困户,都达到了脱贫标准。
据悉,西华县建成了以农业为主的扶贫基地452个,发展了优质特色农业,提高了农业产量和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安置了大批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带动114个贫困村、2万多户贫困户,除老弱病残外,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