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程东建 提到山东省郯城县的薛天奎中医师,他的名字和医技已远近闻名,1988年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的他,出身中医世家,是第三代传承人。他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儿时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忌药歌》、《六陈歌》等,学会并掌握了如何识别中草药,取得了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双重资职。
《中医临床方剂》样书封面
方剂学是研究制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的一门学科,自是中医基础课程必备。是由药物组成,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接着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
薛天奎长期在实践中精心钻研,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研究一些疑难杂症,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并遵循父亲的传承,对中医的知识和方剂学熟记在心。
“由于长期运用各家医药报道临床试验和实践证明,方剂学的临床应用获得疗效。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努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动中国传统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纲要,我们将为祖国中医药发展努力探索。并将为祖国医药做贡献的先人们传承遗留下的中国方剂学遴选,编写一部内、外、妇、儿科近40万字临床常用方剂《中医临床方剂》。”薛天奎介绍,这本《中医临床方剂》,
根据中医临床需求,努力30余年,传承与创新,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汇集多家文献,方歌,选摘了这部临床实用方剂,共544首,以备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和应用。
薛天奎老中医师介绍,方剂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当中已经发现了药物。最初只是用单味药治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认识到几味药配合治病比单味药疗效好,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方剂,在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虽然载方只有13首,但在剂型基础上已有丸、散、膏、丹、酒之分,并总结出有关辨证、治则、治法、组方原则,组方体例等理论,对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记者看到,薛天奎主编的《中医临床方剂》这本教材共分24章。1-5章重点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剂型,煎药方法,服药方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余者依据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等19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的基本方为正方,其他方剂组成为附方。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