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采访彭凯平院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心理学名词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实际上,心理学不仅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非常重要,对于成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我们《百人百科》节目组来到清华大学的幸福科技实验室,实地采访了清华大学心理学部主任,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社会学学院的院长彭凯平教授。
传奇的国际求学历程
彭凯平院长访问澳大利亚基隆文法学校积极教育所
彭教授的心理学求学路程颇具传奇。高中时期的彭凯平立志要做一个研究地震的地质科学家,所以1979年,彭凯平高考时填报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在是否愿意服从国家分配的选项上,彭凯平觉得应该服从国家分配,于是他便在一旁打了勾,却没想到这个勾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得知北京大学将自己调入了心理学专业后,彭凯平虽然感到十分意外,但天生与人为善的他并未提出异议,选择了服从国家分配,脚踏实地地学习这个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的专业。
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埃伦兰格教授合影
1989年1月,彭凯平以一名研究人格心理学的学者身份,到美国心理学十分著名的密歇尔大学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访问结束后,密歇根大学向彭凯平抛出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橄榄枝,当时中国国内还未建立心理学的博士点,彭凯平意识到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在征得学校和老师的同意后,他参加并顺利通过了博士申请,开始了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学习。1997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彭凯平便受邀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向学生传授前沿的心理学知识。
与英国议员安德鲁•米切尔合影
2008年,清华大学邀请彭凯平回国创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这是清华大学心理学专业一个全新的开始,彭凯平便怀揣着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打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科,研究一些中国国内心理学未涉足的领域。当时,积极心理学在国内还完全是一片空白,彭凯平便带领着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系,认真研究积极心理学,他也将自己那一段时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心得总结成一本书《澎湃的福流》,呈现给中国的读者。
中国积极心理学的领头人
与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经济学、数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合影
今天,积极心理学已经是一个比较耳熟能详的名词,在搜索引擎上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搜索量,而在2008年彭凯平回国前,国内基本无人知晓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可以说,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彭凯平的功劳。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彭凯平也顺应潮流,在清华慕课和喜马拉雅电台上开设了“心理学入门”网络课程,两个平台上都有三四百万读者群体。他的个人公众号,虽然未专门运营,只是时不时分享一些学术观点,也吸引了110多万的粉丝,社会对心理学的重视程度已远远超过十年前。
彭凯平院长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网络课程
在国际上,彭凯平将积极心理学打造成了中国的一个国际名片,许多外国学者正是通过积极心理学才开始了解中国心理学,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也成为接待外国友人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中心。
彭凯平院长主持“丹麦人幸福的秘密”研讨会
谈到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的创建,彭凯平院长回忆,这个想法源于彭凯平和清华大学启迪控股总裁梅萌先生的一次交流,梅先生创建的科技园需要引入创新公司来孵化企业成长,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人,因此梅先生十分关注科技园里这些科技人员的心理健康。彭凯平告诉梅先生,很多的创意都不是在消极、痛苦、愤怒、悲伤的心情下产生的,而是在积极快乐的情况下产生的,因为人在开心的时候思路是开阔的,创意是无限的,生命力是特别旺盛的。但是人在痛苦的时候基本上处于不想动弹的状态,更别提创造新事物了。这是为何心情难受时步履艰难的原因之所在——即缺乏生命的活力。梅先生认为创新企业人员需要一种绵绵不断的生命活力,彭凯平告诉他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引导这种生命活力,于是梅先生提供赞助,在清华大学内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幸福科技实验室。
在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举办论坛
对于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的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院长深感肩上的社会使命和学术使命重担,他希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未来能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选择了三个领域进行重点研究,第一个是上文提到的积极心理学,第二个是科技心理学,因为人类的科技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产生影响,现代的科技革命,比如说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还有一些生物医学神经科学的发展都可能帮助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创新。第三个是社会服务平台,彭凯平院长希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能够承担起为国家发展做出直接贡献的社会使命,所以他们开办了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室和社会心理服务室等一系列全国独一无二的项目。
选择心理学专业要注意什么
重逢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文化心理学教授Harzel Markus
清华大学心理学的非凡成就吸引了许多高中学生,他们都希望可以进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前沿知识,彭教授坦言,本科进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难度较高,心理学的统招分数在清华大学排名第二,仅次于国际金融专业,每年招生二十个人,但报考的至少有两三百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话,只要通过国家的考试就可以被录取。
彭凯平院长接待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团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录取门槛虽然很高,但在就业市场却极具竞争优势。彭院长谈到学生的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类是教育行业,大学的各个学院都需要心理学专业人才,彭教授的学生有许多在海外名校,例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伯克利大学等任教;第二类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部门,因为每个企业的核心概念就是人的管理和市场的管理,而这两个管理,恰恰需要学习心理学的人,所以优秀的人力资源职员和市场营销专家大多都有心理学的学位,第三类是政府机关,政府机关如今也越来越关注心理学,他们愿意邀请一些心理学的学生从事一些社会治理和社会关怀等工作。
第六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
在彭教授多年的心理学教学和社会服务中,他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心理学这门学科,看起来特别简单,入门很容易,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每个人都好像明白自己的某些心理特性,毕竟我们作为人,有自己的活动,我们也思考过为何自己会如此行为,所以很多人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理学看法和想法。但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与日常中人们的感觉并不一样,它需要经过筛选、批判、证明的一个过程。而现实中很多人自我认为比较了解心理学,其实他们的了解只停留在了个人的直觉和判断上,并不具有科学性。所以心理学属于一个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的专业。
彭凯平院长在中国积极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发言
在心理学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很多有志青年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专业,彭院长对心理学的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他觉得任何的科学研究都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法,第一是致良知,第二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学术研究不能囫囵吞枣,要根据逻辑和真理形成自己的判断。知行合一是指知识要与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知识不是抽象的概念,如果真正学懂了知识,它必定会影响到日常的行为,因为好的知识是一定会体现在行动中的。
孩子教育中如何应用心理学
彭凯平院长参观迪拜酋长国“知识与人类发展部”
知行合一也体现在彭凯平院长的心理学实践中,对于跨国心理问题,他提出自己独有的“三个C”的解决办法。如今,许多家庭将孩子早早送出国以接受好的教育,但这群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往往会陷入孤独无助的情境,长期压力得不到排解,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自杀等极端做法。针对此种情形,彭凯平提出“三个C”的解决办法。第一个C是communication,通过多沟通多交流,才能更好了解对方,交到好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融入所处的环境。第二个C是contact,多外出接触别人,不要宅在家里,因为长时间将自己封闭在家里是有负面作用的,应该要走出家门,走向他人,走向社会。一个简单的问候,一个简单的聊天,甚至一个简单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和别人建立亲密的联系。第三个C是culture,出国必定会发现文化差异,但我们不应该抵触,而应该要去探寻不同文化存在背后的原因和历史,从文化冲突里发现人类的共性,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追求。三个C,communication、contact、culture,结合起来,对于跨国经历中提升改善自己心理非常重要。
与《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先生合影
在国外,出现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国内,很多家长依然认为去看心理医生就等同于有精神问题而排斥心理咨询。彭凯平院长告诉我们,实际上,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并不相同。精神问题有三个特点,第一,精神问题具有长期性;第二,精神问题存在器质性的生理病因,比如说内分泌系统失调、神经系统失调或者其他病变,这些都可以从科学和医学的角度上找到证据;第三个,精神问题是达到了伤害到自己的严重地步。一般的心理问题,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偶然出现的,一般不具有器质性病变,而且心理问题可以预防和调整,能够通过心理学的方法直接解决,但是生理的精神问题则需要吃药和长期治疗。
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课程主任、指挥家和作曲家理查·嘉德博士合影
家长在发现小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应该看专业人士进行诊断才能够对症下药,专业人士可以参照三个标准,首先是国家标准,例如国家评定的教授和专家头衔是受到国家认可的,值得相信;其次是单位判断,例如著名的大学和医院的可信度显然较高;最后是口碑,好的心理咨询师自然会被患者口口相传。但是现在网络上存在一种心理导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声称具有心理咨询的资质,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无论是在培养还是在认证方面,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以前劳动人事处设立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但是通过考试的人并没有任何的专业训练和临床实习,只是背了一些书本知识就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实际上他们并不具有专业能力,因此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彭凯平院长与杨澜代表中国出席品德与幸福教育国际论坛
除此之外,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多看一些书籍,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对于心理学爱好者,也可以多看一些相关书籍增长知识。这些书籍都可以在书店买到,包括彭凯平教授的《积极心理学》,在网上也有许多电子版本。那么,心理学书籍应该看哪些呢?首先,应该要看新出的书籍,因为心理学发展迅速,如果现在还在看弗洛伊德就太过时了;其次,要看国外的名校教授的学术著作,因为国外教授的书籍大多是自己研究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抄袭,他可以带来一种前沿的科学信息和新的学科视角;最后,看一些用得上的书,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心理学,例如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等,像神经元、生物基础这类书籍在生活中用不上,也不容易产生阅读兴趣。
“与人为善”的人生秘诀
彭凯平院长应邀在“第六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上作了题为“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探索”的大会特邀报告
在长期的心理学教学和社会工作中,彭凯平为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谈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总结为四个字“与人为善”。从地球物理学到心理学,他与人为善,没有抗争,脚踏实地学好心理学;受邀任教,他与人为善,七尺讲台站了数十载;他认为,谋略、竞争、成就等,虽然短期有作用,但是以生命的长度而言,善良是最持久的力量。何为生命呢?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哲学或者神学范畴的命题,但是在五年前成为心理学的概念,原因在于心理学家发现人其实是有意义感的,意义感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存在的。古往今来,凡是找到自己意义的人,往往活得很开心、很幸福,也很成功。如今意义感也成为了积极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彭凯平院长访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
对于年轻一代,彭凯平院长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寄语,首先,要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其次,一定要沉浸其中,物我两忘,最后,一定要认为别人比我们重要,当我们认识到别人比我们重要的时候,才会关心、支持和成就他们,我们也会得到别人的关怀、支持和成就。
彭凯平院长将自己的著作《澎湃的福流》增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暨国际康复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女士
心理学在中国发展得如此迅速,离不开像彭院长这样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积极贡献和推行的众多心理学家和工作者,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心理学的密切关注和支持,唯有继续关心心理学、了解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并且实践心理学,做一个知心、关心、温馨的人,才能真正践行心理学的真义,让心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上发挥更高的影响和价值。(文/王丽红)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