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国各地紧急驰援。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经派出20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辽宁省委网信办与人民网辽宁频道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前线日记——辽宁医疗队的故事》。通过辽宁医务工作者的战“疫”经历和故事,共同感受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辽宁担当、辽宁力量。
前线日记——少年
记录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澎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Say never never give up。Like a fighter。——梦然《少年》
又到了23点,耳边仿佛又听到了班车的启动声,眼前浮现着好多队员在更换外套的场景,想起自己更换外套时的那种冷,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此时,我的心底却泛起了一丝欢喜,这与自己在驻地休息无关,而是因为病房患者已经越来越少,医疗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回家的日子似乎也越来越近了……
记得刚来武汉时,盛京医院的15名队员与其它兄弟医院的队员组成了辽宁医疗队,接管了两个病区。那时的我们就像一群懵懂的少年,自以为“身怀绝技”。可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雾气腾腾的护目镜时,却发觉自己被“封印”一般,“法力”尽失。与身边的患者交谈时,我们仿佛在两个世界进行对话,声音信号很微弱,彼此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更可怕的是,每个病区内床位数都翻倍增长!一个接一个的危重症患者,没有家属,没有陪护……
那段时间,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病区内外的医护人员对讲机不离手,对话不停歇。队友小飞上ECMO那天,繁忙程度达到顶峰。对讲机里不停传达着各种指令,对外联络的电话铃声也不绝于耳。那天大家都忙“疯”了,一个个嗓子都喊哑了。现在想想,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少年换了一身防护服。我们只能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长大,拼命解除防护服给我们的“封印”。
不久之后,又一群援鄂医疗队的少年们到来,他们迅速成为中坚力量。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努力奔跑。渐渐地,交接班变得越来越轻松,队员们心情也越来越美丽,口罩后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只要患者平安无恙,我们都会笑出声音。
我们也会唱歌,会用微信进行卡拉OK比赛,唱得撕心裂肺、唱得婉转悠长;我们爱好摄影,会在网络上进行摄影比赛,各种精彩瞬间,各种动情画面,时刻记录着我们的感动;我们热爱运动,健身房、停车场都是我们运动的场地,踢毽球、打口袋,都是我们的特长。我们也成为了周围居住的居民们眼中的“风景”,有的居民会把亲手缝制的口袋从阳台“空投”给我们,有的还会和我们一起放声歌唱……
我们是微博网红,50多万的粉丝每天都在翘首期盼等着更新;我们是抖音大咖,发布几十秒的视频会有百万个点赞和转发;我们是吃货,驻地的大厨都向我们求教;我们是画家,队员们防护服上的敖丙、哪吒,都是我们画……
我们年少,但懂得人情。我们会把大包零食送给快递小哥的女儿,作为生日礼物;我们会在午夜的寒风中围成圈,唱起歌、跳起舞,只为让队友感受生日的祝福……
我们最在乎的还是病房里的患者。家乡捐赠的牛奶,我会送到患者的床旁,让他们与我们同享源自东北的奶香。我们时常会问患者“您还有什么想吃的”,第二天再给患者带来。我们会跟患者说“别哭,过几天就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了……”
就是这样的一群少年打造起了一面面坚固的城墙,牢牢地保护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少年?大家从懵懂中走来,却如青春期般火速成长。经过这场历练,想必都将成为合格的大人!
我相信,虽然经历生死考验,但武汉这座城市的骨子里仍是少年,仍然一往无前,仍然豪气冲天……何止武汉,疫情下的中国,无数90后、00后都站了出来,向世界展现着一个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中国,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敢吃苦、能战斗的中国少年!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