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在他乡有远亲。已是耄耋之年的黄安日老人压根没有想到,虽然膝下无子,但活到90多岁时,200多公里之外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将自己的晚年生活关爱到无微不至。这个于黄安日老人来说胜似亲人的大爱者,便是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派驻汕尾市陆丰金厢镇下埔村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廖淑新。
廖淑新在广东省汕尾市陆丰金厢镇下埔村
2016年5月,进驻下埔村那晚,廖淑新推开组织安排在村委会二楼的工作室兼卧室的窗户,望着村委会对面大片的滩涂和茅草地,还有空寂的村庄,不禁想起了八旬老父支持他驻村扶贫时说的话:“你这是拿着政府的钱去做善事,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呢?”眼下这块将要扎根几年的土地,一遍荒芜,如何才能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如何才能干好呢?
只有干才是硬道理。思忖一夜,廖淑新若有所悟。第二天,他便会同村干部开始走村入户精准识别贫困家庭。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仰或是双休日,他都在各个农家进行摸排,整整20天的日夜走访,下埔村每一个农户家庭都留下了廖淑新的足迹。白天访农家,晚上则登录广东省扶贫系统录入信息,终于赶在2016年端午节这个村民相聚的日子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完成了下埔村114户、444人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廖淑新(左)在关爱贫困户村民
在摸排走访中,廖淑新发现村民黄安日年老多病,两眼双盲的独生女儿已经40多岁,一直随他生活,家里还有一名未成年的外孙女。女婿因为难以承受家庭负累独自离开后,黄家便完全没有了劳动力,全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不说,三口人居住的属于极度危房,时刻都有倒塌伤人的危险。尽管廖淑新帮助其申请到危房改造指标,但是,四万元的帮扶资金要建一座房,无论怎样都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在发动全村党员干部捐款资助的同时,廖淑新将黄家的贫困情况向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党校领导倡导干部职工也积极捐款援助。两方面的捐款达到十多万元,加上帮扶资金,终于在2017年底帮助黄家建起三间新房。
因为家庭贫困,黄安日未成年的外孙女不想继续读书了。2019年暑假前,小姑娘找到廖淑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恳请帮她找一份工作赚钱养家。面对懂事的孩子,早已为人父的廖淑新心疼且欣慰,“你不读书就很难改变命运,没有丰富的知识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廖淑新父亲般的耐心劝说并鼓励她坚持读书完成学业,同时承诺帮她找暑期工和寒假工赚钱补贴家用。廖淑新的关爱,给了小姑娘继续读书的坚定信心。在当年暑假,廖淑新帮助她在洲渚村的服装店找到一份暑假工,并且,在深圳联系到一位爱心人士,将小姑娘读书的费用全部承担下来,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鉴于黄安日老人需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物,而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这种药品费用不住院便没有报销,加之黄家距离陆丰市区的医院来回足有五十多公里路程,要住院很是不便,廖淑新又出面协调帮助其在乡村卫生院解决了服药问题。
廖淑新(左)到贫困户蔡光裕家中走访了解其生活情况
不仅仅黄安日一家,全村的贫困群众都是廖淑新的牵挂。下埔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这里的每一个贫困村民都需要帮助。
几年来,在廖淑新的协调努力下,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联合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大学师生前往下埔村开展陪伴、关爱留守儿童、整理村容村貌、宣传各种助学政策等帮扶活动。他到汕尾市残联为残疾贫困户申请辅助器具轮椅;联系罗湖区委党校组织学校教职工为下埔村为白血病患者募捐;协调相关部门,为下埔村贫困户中无户口的村民办理户口登记工作;为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村民提请社会救助;督促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下埔村100名享受义务教育和高中、大专、本科在读学生申请生活补贴和学费减免;跟踪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全额资助贫困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下埔村461名贫困人口100%购买医疗保险;他全程协助28位残疾村民申报评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都是爱。在下埔村的日子里,廖淑新用心丈量着扶贫路,给贫困户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图为座落在下埔村的金厢红色文化馆
廖淑新(右)和下埔村党总支书记黄宗辉(左)在村民广场介绍下埔村的红色文化
在下埔村党总支书记黄宗辉的眼里,廖淑新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廖书记已经和村民融为一体,老百姓家里有什么事都会找他”,黄宗辉说,在下埔村的四年多时间里,廖淑新经历了四次台风。“每次台风来临,廖书记总是将贫困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将有可能遭遇危险的群众转移到村小学和村委会或中心幼儿园,以及安全有保障的邻居家,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安置妥当,他还要给群众送水和方便面,有的还要送棉被等生活用品,保障其生活需要。
下埔村没有主导产业,廖淑新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提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同时,引进优秀企业,开发田园综合体,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整合资源,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帮助贫困户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打造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基础。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由叶挺、聂荣臻、杨石魂陪同,在下埔村的黄厝寮自然村村民黄秀文家养病近旬,后从金厢镇洲渚村渡海安全抵达香港。正是这段红色记忆,为下埔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幅红色发展蓝图在他心里构成。说干就干,在各级党政和有万科集团的援助下,金厢红色文化馆、村民广场、周恩来居址广场等设施相继建成,至今已吸引了超过8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来追忆红色革命岁月,为村民带来了过百万的红色旅游收入。
2019年,下埔村接待各地游客50万人次。广东省党史办颁发的“广东省革命遗址——周恩来同志养病居址旧址”、“广东省中共党员教育基地”相继在下埔村挂牌,该村整个红色旅游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年可吸引培训和参观游客30万人次,给村集体带来300万元收入,并带动农户就业、农产品销售,实现全村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2019年下埔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2万元。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新农村示范村均通过省级验收,实现贫困户100%退出、省定贫困村出列工作目标。
照常理,扶贫干部驻村三年大都将进行轮换。在下埔村扶贫的日子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和廖淑新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轮换了,大家纷纷请求他继续帮扶下埔村,金厢镇党委直接发公函到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希望廖淑新能够留下继续下一轮帮扶。“其实我心里明白,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民宿、农家乐、田园综合体……这些打算做的事,如果没做成就走了,会愧对下埔村的人民”,廖淑新说,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有责任坚守使命,所以选择留下,“继续用心丈量我的扶贫路”。 (易建成 杨光辉)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