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程东建 通讯员彭世繁 3月2日,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河南省西华县人大代表驻法院调解室响起,工作人员立即接通了电话,电话中传出“是调解室吗?我找陶大姐,她在不在?找她调解点事”。
“陶大姐”叫陶金华,她的名字不仅西华群众老幼皆知,而且在全省也是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2019年1月河南省人大会上,陶金华走进“代表通道”,讲述了她“金盾调解”的故事,省级许多新闻媒体曝光了她的先进事迹。
2015年,陶金华当选西华县人大代表后,就想着怎样为人民服务?她深入调研发现不少社会热点难点,如不赡养老人、高价彩礼、离婚率高等等。这些家务事就像锅碗瓢勺相碰,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看起来是家务小事,却连着家国大事,解决不好,家庭会不和睦,社会会不和谐,直接影响社会文明进步发展。陶金华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高度,用真心真意,默默无闻的做起民事调解工作。
2016年春节期间,陶金华的一对中年夫妻邻居,因家庭事务闹得不可开交,已经离婚了。陶金华经营食品,春节最忙,她白天忙生意,晚上到中年夫妻邻居住处,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陶金华向他们宣讲《婚姻法》,指出夫妻感情没有彻底破裂不易离婚;同时大讲离婚给家庭、给自己声誉、给子女带来的危害;最后希望她们重新考虑复婚,保持一个完整、完美的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陶金华坚持为这对夫妻做了十多天的工作,他们深受感动,就重新办理了结婚手续。
两年中,陶金华先后调解成功18对闹离婚的夫妻,和好如初,其中两对已经离婚,经调解劝说又复了婚。陶金华还自己出钱,为两家无人监护的孤儿解决了住房难题。
2017年初,陶金华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后,就发动14名人大代表,成立了“人大代表驻西华法院调解室”。陶金华如鱼得水,用真心真情调解民事纠纷。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调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陶金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调解做得扎实有效,富有人情味儿。 杨某某今年年过80岁,住清河驿乡清河驿村,老人状告3个儿子和1个女儿不履行赡养义务。其儿女因为赡养问题多次发生肢体冲突,被刑拘和被判监外执行,乡村调解数十次均未成功。老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调解室”,希望人大代表能帮助他解决问题。陶金华和人大代表调解员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专门调解小组,先后14次深入清河驿乡清河驿村进行现场调解。调解小组逐一约谈其家庭成员,查明实情、摸清实底,一边普及法律知识,一边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最终调解成功。儿女们商定出钱出力赡养老人,老人撤销对儿女们的起诉,既解决了杨某某的赡养问题,又用法律权威维护了家庭亲情。
2018年,陶金华调解的一个当事人,事过后得了癌症,给陶金华打来了电话,说孩子考上大学了,学费实在是凑不够了,想请她帮忙。陶金华立马发动代表室的人大代表给她捐了款,并送到她的家中,又到民政部门,反映了她家的情况,民政部门给她办了低保,解决了她家的基本生活保障。
战“疫”中,陶金华灵活运用电话、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实行“空中调解”,确保了解决民事纠纷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刘某的妻妹结婚时,想把婚事办的风光体面些,但资金不足,出于亲戚关系刘某借给妻妹夫资金2万元,支持他办婚事。事后妻妹夫也一直没有归还刘某。疫情开始,刘某想购买些必需品,向妻妹夫追要借款,妻妹夫说话不当,你买必需品我也要买必需品,没钱还你。刘某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妻妹夫还款。陶金华庭前调解此案,原被告双方通过手机视频连线的方式,经过耐心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妻妹夫分期归还刘某的借款。
两年来多,陶金华为主的人大代表调解室,成功调解纠纷案件200多起,收到群众赠送的感谢锦旗30余面,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批示,经验得到全面推广,西华五级人大代表成立联络站、点,覆盖全县,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构建了和谐社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