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陈喜海 2月27日7时,国网伊春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副主任姜海涛和同事们,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开始对变电站进行疫情期间的特殊巡视。与此同时,姜海涛的爱人邢其伟,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湖北孝感应城市中医院,开始了一天危险而又紧张的医护救治工作。
邢其伟家人在出征现场合影
邢其伟先后在伊春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工作,担任呼吸科护士长已有5年时间,丰富的临床经验,让她成为应对疫情的“资深”人选。
“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护士。”邢其伟向记者介绍,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她的父亲作为一名志愿者,远赴唐山救灾抢险。深受父母影响,44年后的今天,当国家有难,武汉发生疫情时,邢其伟主动请缨,义不容辞上战场。
配带防护装备,脸上严重过敏
“我是党员,支援湖北,非我莫属!这段时间,家里全靠你了,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和爸妈,安心等我凯旋!”
“说不担心是假话。但我尊重你的选择,全力支持你,家里的事有我在,你不用担心。”共同生活多年,姜海涛对妻子充满关切和不舍,但夫妻之间更有着一种默契,她知道他的担心,他知道她的决心。
邢其伟在病区工作
2月12日,邢其伟作为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启程南下,驰援孝感。
在送行现场,出现感人的一幕。邢其伟的婆婆哭成了泪人,不停的叮嘱,“在一线工作,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孩子你放心,我会照顾的。”
邢其伟与丈夫姜海涛视频见面
“婆婆对我非常好,我们的感情非常深,情同母女。”邢其伟对记者说,出发前夜,心细的婆婆几乎一夜未眠,一遍一遍为她整理行李,绒衣、内衣、袜子,包括纸尿裤,能想到的,婆婆都为她准备好。
“留守”在家的姜海涛在辅导女儿功课
在全市抗击疫情以来,电力是重要基础保障。“变电站是电网的关键节点,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坚决不能让医院停电,这是我的使命。”为了防止供电设备发生故障,保障我市疫情防控和百姓生产生活用电,姜海涛和同事们加大特巡频率,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保电一线,用同样的坚守,陪伴着千里之外,战“疫”一线的妻子。
为应对疫情,姜海涛从妻子那儿学来疫情防护知识,都赶紧整理好,再耐心地传授给同事们,叮嘱大家做好防护措施,无需过度紧张,不信谣、不传谣。“近水楼台”的姜海涛,俨然成为了单位的疫情安全防护宣传员。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照顾女儿和双方老人的重担,也全部落在“留守”在家的姜海涛身上,洗衣做饭、辅导功课、外出购物……简直忙得不可开交。
一天吃晚饭时,女儿看似无意地问了一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姜海涛怔了一下,笑着说:“很快,等她们治好了湖北兄弟姐妹们的病,就回来了。”女儿勉强翘起嘴角,却掩饰不住对妈妈的思念。
女儿的心事,又何尝不是姜海涛的心事。每天晚上,姜海涛都会焦急等待着妻子的消息,和妻子通个视频电话,是一家人仅有的“团聚”时间。
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和考核,邢其伟被分配到湖北孝感的应城市中医院,担任9楼病区护士长,在这里,她带领17名护士与病毒“短兵相接”。
“当地人看到我们都会亲切地说‘谢谢你们’,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也都是说‘武汉加油、应城加油’。”当你真正置身这里,说出“武汉加油、应城加油”时,会感到慷慨激昂,这句话也被赋予特殊的含义,给大家以信心,给自己以鼓励。
邢其伟每天早上7点从驻地出发。到达医院后,她和同事们要先穿戴防护设备,包括工作衣、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口罩、手套、皮靴和鞋套。全副武装后,还要互相检查整理,确保防护严密无外漏后,再一起进入病区,开始一天的工作。
邢其伟主要负责感控及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在和同事们对病区进行仔细消毒后,她都会来到各个病室了解病人的需求及心理状态,每日都会为病人分享防护疫情或辅助康复的小知识。如:呼吸操、七步洗手法以及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尽心尽力的照顾每一位病人,深受患者的欢迎。
“因为防护设备必须保持密闭性,有时呼吸会比较困难甚至缺氧。”邢其伟告诉记者,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在教授患者呼吸操时,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淋,呼吸困难,护目镜内会起雾,雾气会凝结成水顺着脸庞流下,全身都是浸泡在汗水里。为了有效节省防护物资,在工作时间里,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我们一般都会穿上纸尿裤,以防万一。” 直到下午一点钟之后,邢其伟才能走出病区,返回驻地。洗完澡,吃上午饭,已是下午三点多钟。因长时间佩戴防护装备,她的脸部皮肤严重过敏、干裂,但她内心总是充满能量,忍受防护服的闷热还有皮肤的痛痒,坚持完成本职工作。
近几日,最让邢其伟开心的就是,在她所负责的9病区,轻症患者陆续出院,形势逐渐趋好。她说:“从东北到湖北,从伊春到应城,虽相隔遥远,但两地医务人员的心却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疾病,我坚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终会战胜疫情!”
伊人昂扬去,春暖平安归。相信“电力卫士”与“白衣天使”拥抱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