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解殿朝 文/王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威县洺州镇渭上营村党支部书记周延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守初心、担使命、广泛动员、积极引导、严防死守、紧盯死靠,筑牢意识、责任、隔离“三道墙”,竭尽全力保一村百姓平安。
支书周延威向镇包村干部汇报情况
不忘初心,筑牢“意识墙”
渭上营村村域面积约500亩,有4条主街道,全村近1700人,405户,是全镇防疫防控面积最大、防控任务最中的第一重点区。
给隔离点人员送生活用品
面对严峻形势,周延威担起村疫情防控第一人的重担。他首先筑牢自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墙”,紧接着加强了村两委干部的的“意识墙”,进一步完善了以村“两委”成员、网格员、退伍军人、群众代表为组员的村级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的“意识墙”,最后通过大喇叭、微信群、标语宣传等方式织就了全村防疫防控的“意识墙”。
牢记使命,筑牢“责任墙”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证村民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周延威认为这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
对来村人员量体温
战“疫”一开始,他迅速动员,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建成了以村“两委”成员、网格员、退伍军人、群众志愿者共计80余人的村级疫情防控工作队伍。在队伍组建起来以后,他对大家说,“咱们全村1700多口人的身家性命都交付到了咱们手里了,这是全村人对咱们的信任。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兄弟们,保护好咱们父老乡亲就是咱们的责任啊!”
科学管控,筑牢“隔离墙”
战“疫”工作中,他创新工作,多管齐下,确保疫情防控服务全覆盖、零死角。新冠肺炎疫情正遇春节,就决定了这是一场硬仗。
大年初一,一上午的时间封堵了村内7个出入口,严格把控唯一一个人员进村出村的必经路口,安排部署路口卡点人员值班、出入人员管控、人员出入台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人员出入村管控中,他对值班人员提出的规矩是:不放任何一个不在村常住的人进出村。他更为自己定下规矩:没有亲戚、只有规矩。
支书周延威和包村干部在村排查
周延威的母亲大部分时间在县城居住,今年正月十五,老人非要回村。周延威想到,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让自家亲人回村过十五,如何说不让村里街坊邻里的亲人回村过十五。所以,他坚决的、反复的做自己母亲的工作,就是在自己母亲面前也是不让半步,为此,老人还先后两次生气的跟他起了争执。
对村内居家隔离人员,他建立了暖心服务队。服务队每天走访这些家庭,对他们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服务不忘暖人心。除了这些代跑、代办以外,他还创新的让暖心服务队的队员,每天带着一张写有暖心文字的红纸条,与这些家庭合影,记录下大家一起战“疫”的时刻。
初十这一天,一个消息的到来,让他瞬间紧张了起来。武汉回乡人员杨世飞家的一岁半的娃娃发烧了。他立马行动拨打了120,到村口等着车辆的到来,引导着车停到杨世飞家门口,把孩子接走。在等待孩子检查结果的这几个小时,他是坐立难安。一直到孩子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诊为支气管炎,他才松了这口气,为了孩子,也是为杨世飞这一家,更是为了全村父老乡亲,终于可以暂时放心了。
正月十六黎明时刻,村里素有“烤百病”的习俗。虽然前期已经几次三番的做了宣传工作,他仍怕有人不听话。就带着三组流动巡查队员从五点半就在街头巷尾巡查,有出来的乡亲就全部劝返回家了。
这天白天,村里还有一件喜事,是一个帅小伙结婚的好日子。在村里有一个习俗,结婚日期“前挪死公公,后挪死婆婆”。而这个小伙子本来就是单亲家庭,对于这个习俗更是在意。面对结婚这件大喜事偶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结婚喜事得办好,全体村民的生命安全更得保障。他先自己去了这户人家做工作,没成功。当天他又带着小伙子家族里的长辈,给小伙子和他家人做工作。最终的方案是:日子到了婚照结,男方这边,不置喜宴、不摆茶水、不到访贺喜,全村街坊以微信红包的方式对新人送上祝福。女方亲人三人亲友送亲,新娘子下轿,送亲亲人不下车,送亲车辆从进村到出村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新人的终身大事,就在简单又不简单,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完成了。
村里大部分的村民,能管住不出村,那怎么让他们不出家门,这是周延威头疼的一件大事。自从战“疫”打响以来,他每天通过大喇叭、电话、微信等新老方式,将疫情防控政策、知识要点、注意事项等信息传达到每家每户,让自觉在家的村民充分接收到最新信息,实现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