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磕长头的百辫妇女
许多来过拉萨的中外游客都会来到大昭寺门前,看到那些每天手持佛珠、转经筒浩浩荡荡的转经队伍和那一片片磕长头的虔诚身影,无不为这场面所震撼和感动。??在拉萨这几年里,除了工作外,我总是利用休息时间跨上相机去大昭寺广场采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心中的梦想
那是有一次在八廓街采风,看到远处有一位手摇着转经的老阿妈,沿着八廓街的转经道慢慢地行走。她那慈祥的神态,令人动容,为了不打扰她,选用长焦镜头拍摄。一缕光线映照在阿妈的脸上,像一束佛光似的,使老阿妈脸部的轮廓镀上了一层灿烂慈祥的金边。
虔诚的信仰
人们常说大昭寺非常有灵气,喇叭们经常朝拜,风雪无阻。
慈祥的老阿妈
照片中,老人和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老人褶皱的皮肤和孩子光滑的皮肤的对比,二是老人成熟稳重斜视的眼神和孩子懵懂好奇直视眼神的对比。对老人而言,时间的年轮辗压了坚挺的身躯,岁月的风霜吹皱了青春的脸庞,然而,亲情却在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历久弥香,这就是图片中的祖孙两人带给我最深的感动。
在大昭寺磕长头的长辫卓玛
“卓玛”是藏族对女子的称呼。西藏自古以来以长发为美,朝拜的卓玛拥有一头漂亮的长发,显得潇洒脱俗。藏族女性宗教信仰比男性更为强烈,这与藏传文化崇尚男性有关。
布满皱纹的藏族老人
特写的拍摄,可以清晰地看出老人一道道深深的纵横的皱纹,这正是岁月的痕迹,也暗含着随遇而安、坦然自若、不与人争,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仰望布达拉宫藏文的老人
在藏传佛教信教群众心中,大昭寺的那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最神圣的朝拜圣迹,而一切佛陀出现人间的标记也都会成为朝佛者朝拜的对象,包括佛塔、佛像、玛尼石、五色经幡、神山圣湖等等。而布达拉宫作为西藏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中心,自然成为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地方,即使是一面墙、一个字符。
纳木错守湖的老人
转动经筒的守湖老人,在纳木错湖畔。他们手持转经筒,一圈又一圈,在与佛的对话中度过每一秒。当坚守成为一种心理的需要,那么坚守就不再是坚守,而是一种享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燃灯节的喇嘛
作者最初就像大多数赴藏旅行的观光客一样,被西藏瑰丽的景观所吸引,但未想过自己会与西藏这片土地发生真正切实的联系。是随后三年的藏区工作和生活,让这片神圣、神秘的土地在他印象中逐渐清晰起来。深入这个世界至高的属灵之地,慢慢地从参与到融入成为它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才发现它从来不缺少真实的细节。这促使他三年间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不断地行走、拍摄、记录。(文/图 王雪鹏)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