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 >关注三农>正文

绵阳游仙:农民变“微商” 农场搬到朋友圈

2020-02-19 15:03 来源:《祖国》杂志

“现在我建了两个微信群,通过朋友圈滚动发出产品信息,200多个客户直接在群里下订单,我们送货上门。”2月18日上午,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青杠村“唐草莓莓家庭农场”负责人唐志强面对记者喜笑颜开。疫情期间,他通过微信在网上打开了销路,做起了田间地头的“微商”。

唐志强的家庭农场12亩草莓地迎来挂果成熟期,一溜溜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旁边一亩多地里的姬松茸个个伞盖厚实、长势旺盛。刚在微信上接到订单的唐志强正带着6个工人忙碌采摘。

据唐志强介绍,近段时间,他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有产品介绍、订单销售、客户评价、口感甜度等信息推出,同时通过学习“拼图”“微商水印相机”等软件,及时向客户展示草莓、折耳根、姬松茸、鸡蛋、土鸡、蔬菜等农场产品信息,借助“飞讯”等软件做好客户维护和沟通。通过微信圈和同城配送,他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将“菜篮子”“打包”上门。只要有人下单,他就会组织工人到田里现摘现发,有时候还会和周边农户一起凑货发货,帮助周边群众销售蔬菜。

2017年,唐志强在青杠村流转土地21亩,投资80万修建了集观光、采摘、垂钓、休闲于一体的家庭农场。亩产达2000斤、年产值共20万元的“有机草莓”凭着零化肥、高甜度、好口感更是赢得市场青睐。今年春节,眼看销售旺季到来,本打算靠草莓现场采摘带动销售的唐志强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场疫情便让他的农场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眼看瓜果蔬菜滞销地头,他急得焦头烂额。

偶然间,一个客户在微信上留言咨询草莓配送问题,一下启发了唐志强:“客户不能出来,那我就送上门。”唐志强想到,微信好友有300多个,其中客户有100多个,建群收集客户意见可以进行精准配送,于是“唐草莓莓客户微信群”微商销售模式初步形成。

这边农户为找销路绞尽脑汁,那边政府为搭平台使出浑身解数。了解到唐志强困境和想法,镇包村干部为他量身制定销售方案,在“天下魏城”公众平台及其他村社微信圈发布产品信息,提高其客户微信群基数。同时,还为唐志强发放“绿色通行证”,确保其配送运输畅通。此外,该镇还在场镇增设两个临时“自产自销果蔬区”,种养户可以凭“绿色通行证”进行“现场”交易,“线上+线下”进行补位销售。

“多亏镇党委政府帮忙,现在我每天能达到100多斤水果、100多斤蔬菜的销量,如果节日做活动打折,光草莓一项一天有200多单生意!”问到现在的销量,唐志强笑了:“忙不过来时,村上“党员先锋队”的志愿者还要来帮助采摘和装货。”

“目前,我们建立种养大户台账3本、微信销售平台1个、微信群44个,签订保供协议20余个,目标只有一个,把农户种养出来的产品都卖掉!”魏城镇党委副书记陈洁说。(文/图 刘仁喜 李健 王令)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