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疫情发展与人口流动流量和流向基本正相关。
广东是湖北人口跨省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广深等珠三角城市也是湖北及其他外省人口的集中流入地。广州作为交通枢纽门户城市,节后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笔者基于人口流动大数据分析,提出节后疫情防控重点及对策建议。
人口流动呈内外叠加、扩散态势
科学管理人口流动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此次发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主要集中在五类人口流动:高校学生流、外来务工流、商务旅游流、跨省外出人口返乡流和留守老少人口的春节反向流。
其中,广州应重视“反向春运”的人口流动。据高德地图《2020年度春运出行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的“反向春运”第一城仍是广州。据分析,有相当于10%左右的老少留守人口会在春节期间往返流动。广东湖北籍人口约350万左右,意味着节前有百万计湖北人返乡、十万计的湖北籍老少流动人口反向流动(含旅游人口)。
此外,从当前确诊病例数量的省份来看,浙江成为湖北之外的第二个“重灾区”。广东、河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重庆、江苏、四川、山东、北京、上海以及福建等地紧随其后。多范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武汉实施封城之前,流向这些地方的病毒携带者已经转移;而浙江则因经商人口有更大的流动性而高于广东。此外,这种态势也与冬季度假旅游人口有较大的相关影响。总体上来看,各省确诊病例仍然与人口流动的规模、强度和距离相关。
优先保证外贸、制造业劳动力供给
1月20日后,各级政府迅速行动,果断阻断潜在病毒携带者流动扩散,相对之前无序流动有了根本性改观。各地也在不断摸索各种应对机制、方法和手段。从人口流动特征的角度,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应对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造成的影响,单独设立外贸出口企业疫情通报。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外贸大省,进出口贸易占全国四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要一手抓好抗击疫情,一手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从而避免在风险等级评估方面进一步恶化,为我国攻克难关提供支撑。此外,广东珠三角外贸进出口大市宜新设出口企业劳动用工疫情通报项目,健全出口企业疫情防控指引和防控方案,增强WHO和外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信任和对防控疫情的信心。
二要应对春节后企业开工需求,优先保证外贸出口和制造业劳动力供给。
春节后企业开工,外省回流广东的人口流量会较大,预计人数在3000万左右。考虑到湖北人口流出控制,湖北周边的湖南岳阳地区也暂停列车客运,加之各地防控严厉及交通控制,因此春节后广东企业会面临较大的用工缺口,而湖北周边省份是广东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占广东外来劳动力55%),粗略判断缺口会达到20%以上(估测600万左右)。建议在加强疫情防控同时,对已在广东就业的回流务工者,适当引导至与出口相关的企业,以优先保证外贸出口和制造企业的劳动力供给。
三要防控疫情再转移,对初次来粤人口要随时掌握动态。
武汉是湖北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城市,2019年末户籍人口900万,外来人口550万,在武汉宣布封城前基本上已经流出。
其中,通过各种途径流向湖北周边的湖南、河南、安徽、河南和重庆等省市人口数量估计在165万左右。这部分人以务工经商为主,春节后可能流向广东及长三角各地寻求就业。要重点关注湖北及周边相邻省份地级市劳动力人口流入。对初次来粤人口要随时掌握动态,以有效防控疫情跨省转移。
四要为经济高质量增长储存动力,保障湖北及周边高校毕业生来广东就业。
广东是湘鄂豫三省高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地。从目前各地防控力度来看,2月份疫情或有较大转机,6月份后有望可全部恢复正常人口流动。广深两个特大城市可做好引才预案,继续吸引华中地区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为疫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周晓津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