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程东建 通讯员彭世繁 河南省西华县以省人大代表陶金华为首的14名人大代表建立的“人大代表驻西华法院调解室”,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月12日早上,陶金华代表走上河南省人代会“代表通道”,面对主流媒体讲述了她调解背后的故事,得到了领导好评,获得了人大代表和观众的赞扬。
省人大代表陶金华在河南省人代会“代表通道”讲话
陶金华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就想:怎样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呢?2017年以来,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她在参加西华联络站活动过程中,发现邻里矛盾和亲情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于是,就发动14名热心公益的人大代表,成立了“人大代表驻西华法院调解室”。调解的事儿多了,时间长了,陶金华名扬在外,群众都叫她“陶大姐”。许多人一进门就会问“谁是陶大姐呀,我想找她调解点事”。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家务事就像锅碗瓢勺相碰,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而家务小事连着家国大事,解决不好,家庭会不和睦,社会会不和谐,直接影响社会文明进步发展。陶金华站长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高度,用真心真意、耐心公心做好民事调解工作。
以省人大代表陶金华为首的14名人大代表建立的“人大代表驻西华法院调解室”
调解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陶金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调解更富有人情味儿,让调解做得扎实有效。做好调解工作,她有两大法宝,第一个法宝就是耐心和公心。
杨某某今年年过80岁,住西华县清河驿乡清河驿村,老人状告3个儿子和1个女儿不履行赡养义务。其儿女因为赡养问题多次发生肢体冲突,甚至发生被刑拘和被判监外执行的情况,乡村两级调解数十次均未成功。老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调解室”,希望人大代表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得知情况后,陶金华和人大代表调解员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专门调解小组,先后14次深入清河驿乡清河驿村进行现场调解。调解小组逐一约谈其家庭成员,查明实情、摸清实底,一边普及法律知识,一边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最终调解成功。儿女们商定出钱出力赡养老人,老人撤销对儿女们的起诉,既解决了杨某某急需解决的赡养问题,又用法律权威维护了家庭亲情。
西华县有一位86岁的老太太,住在一个通风漏雨的房子里,几个孩子都不尽赡养义务,后来老太太把9个孩子告上了法庭。当陶金华知道这个事儿后,开着车往返到她家中18次,对她的孩子批评教育,我们的耐心感动了她的儿女,终于给她建了新房,又给老太太筹足了赡养费。当陶金华把赡养费交给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哭了,拉着我们的手说:“我到死也忘不了人大代表对我的好处啊。”
陶金华调解的第二个法宝就是热心和爱心。只要群众有困难,人大代表就去支援,想法做法就是这样。去年一个当事人,陶金华调解过后她得了癌症,给陶金华打来了电话,说孩子考上大学了,学费实在是凑不够了,想请人大代表帮帮忙。陶金华立马发动代表室的人大代表给她捐了款,并送到她的家中,后来人大代表又到民政部门,反映了她家的情况,民政部门给她办了低保,解决了她家的基本生活保障。
被调解的案件当事人为陶金华为首“人大代表驻西华法院调解室”送锦旗30多面
像陶金华为主的西华人大代表调解室,做的类似的事情太多了,短短两年成功调解各类纠纷案件100多起,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有效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宝贵建议,收到群众赠送的感谢锦旗30余面,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批示。而在西华县五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全覆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做到了“民有所呼,人大代表有所应”。
陶金华表示,将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动员更多的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打造出西华版的“枫桥经验”,决不负“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