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红色记忆>正文

经济建设 身先士卒——缅怀原铁道兵第八师战士雷懋洲(三)

2019-12-31 12:11 来源:《祖国》

作者:文方清

雷懋(茂)洲(1929年五月初三至2002年正月初二,享年73周岁),1947参军历任铁道纵队战士,铁三师班长、排长,铁道兵八师连长、营长、40团参谋长、40团副团长,1979转业。老伴安兴兰(1936年八月十五——)

雷懋洲回国后参加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抢修鹰厦铁路漳州段,鹰厦铁路由北向南伸延,除鹰潭至上清、磹口至郭坑(现漳州东)、冰厂至厦门约90公里较为平坦外,其余大部蜿蜒于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线路要穿越武夷山、戴云山,跨越九龙江等水系,还要移山填海,构筑一条跨海长堤,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工程艰巨复杂。

当时厦门面临着严重的炮火威胁。即从1950年到1953年,金门蒋军自持炮兵占优势,更经常炮击厦门,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完全在金门炮兵火力的控制之下。当时厦门完全成为一个战时城市,国内其他地方的人到厦门,提心吊胆。因而,快速修通鹰厦线对于保护厦门沿海安全与经济建设及解放台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考验的雷懋洲和战友们,在朝鲜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时,对蒋介石配合美帝作战炮击我沿海、强制我被俘人员去台湾非常痛恨!修建鹰厦线不经动员,早已焕发出无穷的革命斗志!

担任连长的雷懋洲和战友们坚决落实1954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发出的“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以“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在武夷山、大禾山及闽江支流福屯溪谷、沙溪谷底的崇山峻岭中展开劳动竞赛,掀起一个又一个施工高潮。在施工装备水平低,大部分施工作业靠人力完成的情况下,雷懋洲与战友们发挥军事民主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施工措施,向以大禾山隧道为重点的难点工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雷懋洲常说过去修条铁路并非易事,钢轨、枕木、垫板,鱼尾夾板、螺栓、道钉、石碴……。钢轨那时自己做不了得进口,枕木得用多少,一根枕木就得一棵产自东北的松树,一块垫板五个方孔,要打进五根一斤重的道钉,道钉也是方型的以防在枕木中转动。三个固定钢轨二个固定垫板,鱼尾板二块用来连接钢轨,上面要安装六条锣栓,这些活都靠熟炼的技术工人手工完成,特别是打道钉的活,用的是特殊的长把手锤,对准道钉头部、几锤下去就能固定住弯曲的钢轨。钢轨枕木连接好后、铺好近一米高的石碴,然后再把钢轨抬平,枕木底下必须要垫牢石碴,火车走在上面才能平稳,几百公里几千公里的铁路都是这么一节一节的修成的。

平地无三尺的地形修铁路,首当其冲要穿山打洞。当时没有一点大型机械工具,全靠铁锤钢钎、风钻打眼,填充炸药后,拉着导火线吹着哨子跑到安全地段,摁下开关炸裂山石,清理完碎石,继续打眼装炸药轰炸,每一个山洞就是这样反复打通的。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他们采取三班制、轮班轮流施工。在两头施工中,无路可走,只能从山顶腰系缆绳下去。雷懋洲毫不畏惧,总是第一个到达人烟罕至、悬崖峭壁的施工点,挥舞铁锤在千古静幽的山谷中砸响铺通铁路的第一声号角!

为防止轰炸后的山石伤人,雷懋洲拿着长木棍、腰系缆绳从山顶下到半山腰,高山峡谷中腾空用木棍把碎山石拔下山底,忽左忽右好似腾云驾雾一般,一幅壮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画卷!这一副画卷是雷懋洲们英雄气量的绽放,更是一份对祖国建设的无比热忱!

后来,河南省林州修建红旗渠再现了这一段雄浑震撼心扉的画卷,随着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放映第一部电影纪录片《红旗渠》,艰辛浪漫的瞬间被世人所知。

1955年10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考虑到浙江沿海军事斗争情况,要求铁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鹰厦铁路。雷懋洲和战友们积极响应号召,决心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为实现提前一年通车而奋力拼搏。他们采取改善设计,增加炸眼提高轰炸效果;组建党员突击队,多拉快跑;采用大爆破,加快施工进度;铺架作业中采取预架梁、预上碴、预铺枕等措施,克服了地质条件差、施工设备原始等种种困难,修建桥梁173座、涵渠1775座,隧道88座、总长63534米(其中最长的大禾山隧道1460.3米),终于于1957年11月全线贯通,1958年元旦交付使用。

修通鹰厦铁路,为“炮轰金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1957年5月,美军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增强了国民党当局防卫和进攻能力。铁路铺通带来的强大运输能力让各种军事物质源源不断运送到台海一线,有力的支援了作战,朝鲜战争中军事物质难以运到前线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炮轰金门正式开始,大规模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小时,发射炮弹近三万发……8月23日,中共岸炮在两个小时内朝金门发射五万发炮弹。接下来五天,弹如雨下,把金门炸翻了。

雷懋洲没有等到鹰厦铁路通车的那一刻,在完成隧道贯通任务以后,作为施工技术专家被派往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新战场。对于武汉,他并不陌生,1954年11月曾为修建汉水大桥的上行工程来过此地。踏上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心情格外高兴,更让他惊喜的是在武汉长江大桥施工现场,见到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亲民爱民的好总理。

那是1956年春的一天,雷懋洲身穿潜水服正准备跳入江中探测桥墩沉箱位置的水流环境。在不远处看见周总理在部队首长、苏联专家、地方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看见他穿着潜水服伸出手臂向他挥挥手,雷懋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也连忙举起手臂挥挥手,阔步走到潜水点……

武汉长江大桥设计之初,国务院1954年批准了铁道部聘请苏联专家组来华支援的请求。1954年7月,苏联政府派遣了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илин)为首的专家工作组一行28人来华进行技术援助。西林是苏联著名桥梁专家,曾于1948年至1949年间两次赴中国,协助修复东北地区铁路和松花江大桥,并参加过成渝、天兰、兰新铁路的桥梁建设。西林来到中国后,表示认为长江大桥不宜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原因是长江水深流急,沉箱需要下沉深达30米至40米,在接近四个大气压的环境下,每名工人只能每天工作约半小时,实际作业时间仅有十几分钟,而且只能在枯水季节的几个月内进行施工,必然大大延长施工时间、危害工人的健康,并且还需要购置大量特殊设备,加大工程投资。西林建议用管柱钻孔法,不但能在水面施工、不受深水期的限制,而且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但这种方法当时仍然是一种新技术,苏联也尚未实践过。

管柱钻孔法探位需要专业潜水员和具有桥梁施工经验的工程人员配合,又因这是首创施工方法必须高度保密。经请示铁道部长滕代远和周总理后,国务院于1955年上半年批准了对新方案继续进行试验。前期,设计部门已对施工方案进行了探索,但远未达到预期目的。为获得更加精准的基础数据,决定从铁道兵中挑选技术骨干再次进行试验。因此,在修建汉水大桥打混泥土桥桩,创造全国记录、荣立一等功的雷懋洲,又荣幸地担负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长江水深流急,每次需要下沉深达30米至40米,在接近四个大气压的环境中用仅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探测数据,考验的不仅仅是强健的体魄,还有高度的集中与大胆心细的敬业精神。一次一次的下潜,一次一次的数据测量、登记核对,大桥建设部门对管柱钻孔法的设计方案证明确实可行。

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前苏联政府获悉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管柱钻孔法施工后,也1955年底派出以运输工程部部长科热夫尼科夫为首的代表团来华,跟踪指导试验施工(大桥桥墩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经过三个月的讨论和半年的试验,西林的管柱钻孔法最终获得了苏联政府的认可,中国铁道部与苏联运输工程部签订了协议。

精湛的设计方案与火热的施工激情紧密结合,必然爆发出优异的佳绩。雷懋洲和战友们按照大型管柱钻孔法施工方案,苦干加巧干,桥墩基础工程从全面开工到基本完成仅用了一年零一个多月的时间,圆满完成大桥施工任务。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主席即兴写下的诗篇变为现实,极大地促进了武汉三镇的发展。为铭记这一刻, 195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以武汉长江大桥内容的两种邮票,一种是8分面值,图案内容为大桥侧景,共发行1000万枚。一种是20分面值,图案内容为大桥鸟瞰,共发行700万枚。同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武汉大桥工程局、铁道部勘测设计院也联合发行了一套铜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章。1962年4月发行的,将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贰角人民币上。

精彩总在风雨后。雷懋洲和战友们没有亲临庆祝大桥通车的幸福时刻,转瞬奔向大西北,来到内蒙古承担起修建包兰铁路的任务。

包兰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1个五年计划规划修建的1级铁路干线,全长990公里,分东西两段施工。包头至银川为东段,长527公里;银川至兰州为西段,长463公里。其中,雷懋洲所在部队担负东段的三盛公和三道坎黄河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

三盛公黄河铁路一号大桥是包兰铁路线交通咽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末端,左岸是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右岸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桥址位于河套灌区渠首附近,河道开阔、河床宽深,河宽约660m、主槽宽330m,右岸无堤防工程,左岸与三盛公库区堤防立交。

昔日的三盛公风景区可不是今日模样,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沙尘暴频繁发生,年风沙天数多达200天,最大风力11级,天然植被覆盖率仅为1%左右。

“冬战冰凌,夏战沙”。为了确保冬季施工安全必须战胜黄河水凌。1958年春,雷懋洲和战友们冒着刺骨寒风,坚守在工地上游两岸,不断地爬冰堆、放炸药,奋战7昼夜,炸碎冰凌30多万立方米,确保了大桥安全施工。

雷懋洲说在西北修铁路最难对付的是风沙、最缺的是水,经常与风沙作斗争。早晨起床,被子上面一层沙,鼻孔耳朵灌满沙,外面帐篷飘满厚厚一层沙,更别说吃饭、洗漱的碗和脸盆了?平地无风三尺沙是当时真实的写照!有时十级左右的大风突然袭来,顿时黄沙弥漫、天昏地暗,刚修建的路基,有时被流动的沙丘覆盖,有时被风刮得无影无踪。面对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雷懋洲和战友们满怀“今日吞风饮黄沙,明天彩虹草原挂”的豪情,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忘我劳动,保证了1958年7月30日,东西段在银川接轨。

在银川人民奔走相告、欢庆雀跃中,雷懋洲和战友们未来得及与银川各族人民,分享千百年来火车在亘古沙漠中,响起第一声汽笛的喜悦,又奔向下一个战场。

毛主席亲自题名、1958年8月1日正式创刊的《宁夏日报》,在创刊第二天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包兰铁路全线通车的盛况。1958年8月1日上午10时,老银川新城火车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没有见过火车的老银川人,得知在新城火车站举行隆重通车典礼仪式消息后奔走相告,人们扶老携幼,早早从老城步行到新城,好奇地看着这用铁做成的“庞然大物”!

1958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师部驻地浙江省余杭县举行了撤销铁道兵第一军部,以军部为基础组建铁道兵第八师的组建庆祝大会。建制为四个团,以铁道兵独立桥梁团为基础,组编了36团和37团。1959年5月16日,根据总参谋部2月5日电令,将原云南军区内卫2团改编为铁道兵38团。1960年1月1日,铁八师补充新兵后组建了39团。1965年春,在云南修建成昆铁路,铁道兵部队扩编,各团抽调骨干力量并补充新兵后又组建了40团。

至此,铁八师建制改为五个团,成为铁道系统内唯一一支因桥而生、伴桥而强,以桥为名的英雄部队。他们踏遍祖国的重峦叠嶂、跨越神州的江河湖海,无数次与天堑搏击、同自然抗争,用桥隧在祖国俊美的山河挥洒成一幅幅靓丽的动感图画!

雷懋洲根据编制调整,1958年12月归建铁八师。雷懋洲归建后领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修建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前身),这是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下游而成的人工湖。它在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建德县西北。水库坝高105米、462米,水库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10余千米,最深处达100余米。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580平方千米,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千岛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修新安江水库正逢“三大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时期,虽然部队是供给制。但因抢工期、赶速度,干部职工需要超负荷工作,很多战士吃不饱饭,有时甚至饿着肚子干活、部分战士已经浮肿,长此以往别说执行任务,饥饿就会把部队击垮!已当连长的雷懋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指导员商量后,上报营、团,决定捕点鱼给部队补充点营养,营团领导也表示同意。于是,雷懋洲组织班长战士在水库捕了些鱼,交给炊事班烹饪。同时,也分别送给了其他连队和营部、团部。

没过几天问题来了,说雷懋洲破坏劳动纪律、侵占国家利益。雷懋洲听了非常生气,逐级反映情况,团政委开始说了为了战士吃口饱饭、加快施工进度可以理解。后来,风向变、改口了,破坏劳动纪律、侵占国家利益!还说了一些违背良心的坏话,给予处分一次并撤职。雷懋洲气不打一处出,心想自己自入伍以来出生入死对党无限忠诚,为了战士吃口饱饭竟然给定了一个“侵占国家利益”!气的他拿着手枪找营教导员评理,见到教导员把手枪摆在他面前:“教导员,今天你可以你枪毙我!但是不能用这种处分决定侮辱我!我宁死也不接受!”。

营团领导知道事情的原委,也感觉到处理重了一些,觉得欠考虑。事后,仅给了一个处分,这也是雷懋洲入伍14年来第一次受处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受过两次。一次是1961年至1964年间在江西修湘乐线时,中山公园四排房的潜水泵与施工工具丢失。一次是在福建漳州急需施工工具,看守仓库的保管擅自离岗找不到人,他下令砸锁取工具。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为此挨处分心里窝火!

雷懋洲为此常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时刻干在前、冲在前,处处讲原则、凭良心说话,无论给各级领导汇报工作都要敢于报实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仰不愧党、俯不亏心!

1964年8月,中央作出加快“三线建设”的决定,施工队伍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

短暂的不愉快之后,雷懋洲和战友们修建完水库和浙赣线后,于1964年底转战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全长1096千米(按成都站至昆明站间距计算),全线有700公里穿过川西南和滇北山地,地形复杂、谷深坡陡,河流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陡岩峭壁。所经地区,由于历次的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经过的牛日河、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和 龙川江,大都沿着或平行大断发育的构造河谷。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岩堆、泥石流、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软土、粉砂等种类繁多、数量也多,被称为“地质博物馆”。面对如此恶劣的地质条件,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

“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为了早日修通这条造福云贵川等西南省份的大动脉,已升任营长的雷懋洲带领全营干部战士数年如一日在地质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开凿隧道和架设桥梁。

关村坝站是成昆线及中国铁路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所在。这个山区小站面对湍急的大渡河,三面围绕着高达400m的陡岩峭壁,在两条铁路隧道之间只有500m的空间,列车经过只需十几秒钟。

“关村坝隧道全长6107米,是全线第二长隧道,也是全线重点工程之一。雷懋洲带领全营指战员在公路没有修通,大型机械一时运不进来的情境下,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不等待、不依赖,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广泛开展“月百米成洞”和“双百、双保、两不超” (即单口月成洞百米,每米百工;保质量、保安全;材料、风电不超耗)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自1965年1月以平均单口月成洞152.31米的先进记录建成,这一奇迹当时成为全国焦点,中央方面史无前例的为该铁路隧道贯通专门发来了贺电。

“一线天”位于大渡河畔老昌沟,是一条长好几里、深三百米的大裂痕,两边悬崖峭壁,高耸入云,沟里云飘雾绕,一天只能见两个小时的太阳,从上向下望,黑洞洞的深不见底,从下往上望,只见青天一线。

别看这小小的“一线天”可是整个成昆铁路的脖子工程,雷懋洲和全营官兵精心施工,就地劈山取材、烧石取灰,肩抗条石、滑轮升降,硬是在沟深200余米、50余米的悬崖峭壁间,修建了跨径54米、全长63.14米,中国目前跨径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施工速度超前完成,但由于地质复杂岩层结构面变化无常。施工中,地段或遇到破碎松散的覆盖层,造成大量坍方;或隧道内发生岩爆,烟状粉末和碎石四处弹射,危及人身安全;或突然出现大量涌水并夹有泥沙,影响施工;或洞内出现高温、有害气体或瓦斯爆炸,对施工人员威胁很大;或隧道通过软岩、溶洞、暗河、基础悬空等病害,给施工带来严峻的考验。

一天,雷懋洲给全营布置完施工任务,突然传来沉闷的声音,看到不远处的一个排级施工点洞口冒出如枪烟的尘土。雷懋洲和教导员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施工点,拼命地用铁锹搬弄石块,他狠狠地把军帽拉了下来……

刚才还朝气蓬勃的战士转眼间就……雷懋洲带领全营党员干部把所有战友的尸体清挖出来。这一幕让雷懋洲想起在朝鲜战场的那一刻,心酸的泪水难以抑制,但只能咬紧牙关往肚子里咽呀!

由于成昆铁路工程异常艰巨以及当时施工条件限制,大量铁道兵在建设时期牺牲在工地上。关于牺牲的铁道兵人数,各种资料数目不一,迄今也没有权威的统计资料。但是至今仍然可以在成昆铁路沿线看到很多烈士陵园。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赠送给联合国的第一件礼物,是一座用象牙雕刻而成的高1.1m、宽1.95m的成昆铁路雕塑。并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的月岩、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被联合国评为“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礼物”。

1969年,中央为支援“二汽”建设,决定襄成铁路东段尽快开工。年底,铁道兵第8师从成昆线调入四川万源。该年年底,中央决定铁路从襄阳修到重庆,命名为襄渝铁路,对外代号2107工程。襄渝铁路是由襄成铁路襄阳至达县段和渝达铁路组成。

揩去痛失战友的热泪,雷懋洲带领全营指战员离开奋战五年(1964年—1965年)的成昆铁路,又入川奔赴襄渝铁路的建设中,一干又是五年(1969年—1974年)。此时已走上40团团职领导岗位的他,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处处叫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襄渝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沿线横穿武当山、白云山、华蓥山、中梁山,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3次跨汉江、9次跨东河、7次跨将军河、33次跨后江(河),在北碚跨嘉陵江。地质复杂、施工条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物资缺乏,300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

恶劣环境需要昂扬的斗志,雷懋洲作为团参谋长总是站在施工一线,凭借多年施工经验和熟练技能,带领团司令部各股长参谋和营连长察看地型地貌、分析地质成分,制定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措施,确保工程高效推进。在后江(河)浇筑桥墩时,升任副团长的他还是第一个穿上潜水服,跳入激流的江中为桥墩基坑排险。无言的行动是行动的高标,全体干部战士在他的影响下,人人身先士卒、个个如小老虎,工程进度不断超赶,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于1973年提前完成全线716座桥梁(最高桥墩76米)405座隧道(多线隧道13座,最长的1685米)的艰巨工程任务。

1973年至1974年随着对前苏联备战的需求,雷懋洲1974年至1979年又参加了沙通线(北京沙河至内蒙古通辽)建设,先后移驻围场、承德等地,他的长子也于1977年参军入伍到解放军52828部队(原北京军区24军71师213团)。长子入伍后的第二年,部队拉练经过承德部队大院,见到母亲忍不住大声呼喊“妈妈……”,大妈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回头往四周看一看,只见一辆军车从身边经过,卷起的尘土中看到长子,忍不住热泪涌出……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