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化寺遗址上日渐凋零的古银杏树
三株古银杏均挂有树牌
焦枯的树皮
古银杏树的树冠部位死杈繁多
满目金黄,当下正值银杏树最美的季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京郊一些古银杏树正日渐凋零。近日,有市民在门头沟区崇化寺遗址发现,三株挂牌保护的古银杏树枝叶稀少、树皮焦枯、死杈繁多。专家认为,这三株银杏树是珍贵的“活文物”,长势不佳、亟待抢救。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强养护。
一级古树长势衰弱
市民呼吁抢救“活文物”
崇化寺遗址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的浅山区,虽为区级文保单位,但古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唯有三株古银树伟岸参天,见证着古刹的兴亡。近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范纪萍反映,三株守寺古银杏树是崇化寺遗址的历史地标、是古遗址上的“活文物”,但长势逐年衰弱,不知还能存活多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延长古树的寿命。
北青报记者发现,仅存遗址的崇化寺萧条冷落,两株高大的古银杏树耸立在山坡上,雄株在西、雌株在东,树高和冠幅均为20米左右,雌株旁还长有一棵树龄略小的古银杏。确如范纪萍所说,这三株古银杏枝叶稀松、树皮焦枯、树冠杂乱、死杈繁多,死杈上的鸟窝仅剩空巢,雌株主干一侧的树皮大片脱落。
据了解,这些古树并非无人管理,树干上均挂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7年制作的新版树牌。树牌显示:银杏雄株(编号110109A00288)树龄约310年,雌株(编号110109A00291)树龄约360年,均为一级古树。雌株旁编号110109B00292的小银杏为二级古树,树龄约160年。范纪萍则分析认为,古树原先由僧侣进行日常养护,如今寺院消失,古树周围变成了荒野,失去了专人照看,虽然是挂牌古树,但日常管护肯定不及从前。
古树90年代长势良好
但近20年胸径无变化
关于崇化寺古银杏树,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北京郊区古树名木志》有相关记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崇化寺两株古银杏便被列为一级古树,并且长势良好,胸径分别为132厘米和134厘米。参照《北京市古树名木评价标准》,胸径即“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2017年新版树牌的扫码信息显示,两株古银杏胸围分别为411厘米和417厘米,按照圆周率计算其胸径分别为131厘米和133厘米。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两株古银杏的胸径近2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树龄增长的同时古树并未变得更加粗壮。
古树曾进行养护
园林部门称会加强管理
北青报记者通过手机扫描树牌上的二维码,信息显示三株古银杏的管护责任单位系城子村委会。记者致电城子村委会,一位女工作人员回应称,她今年7月还去看过这些树,看长得都挺好,但古树的产权不在他们这里,一直是林业部门在管,她去年还见过林业部门给古树输液。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三株古银杏的确存在专业养护迹象,雌株上有两处硬支撑、犹如给古树加装拐棍,树干空洞处进行过填充处理,部分死杈还进行了截干。但这些措施并未阻止古树的衰弱。就此事,北青报记者致电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绿化办。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去了现场,并敦促属地加强管理。对于区域内的古树,他们每年都会进行调查、复壮。
对话
长势衰退或因缺水 胸径长停系危险信号
对话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菊春
北青报:您能否解析崇化寺古银杏树长势衰弱的原因?
罗菊春:古树出现死杈,说明水分上不去,树冠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不排除树干存在空洞,导致树枝得不到营养。养分决定古树的长势,但决定古树生死的是“水”,没有水,树就不能活。古树不能缺水,也惧怕脏水。古树的衰亡,往往和水量、水质有关。如果古树周围存在石灰或其它污染物,也容易导致其衰亡。
北青报:数据显示,两株一级古银杏树20年来胸径几乎无增长,这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是否还有复壮的可能?
罗菊春:20年胸径无增长,那古树就奄奄一息了、情况非常不好。可以尝试松一松古树周边的地表土,如发现石灰等杂物要彻底清理,适当浇水、添加促生长剂,尽可能延长古树的寿命。但如果古树存在主干中空,树枝干枯量大于生长量,这就非常危险了,不及时进行养护、复壮,寿命估计也就能再维持10-20年。
北青报:保护好崇化寺古树,都有哪些意义?
罗菊春:从胸径值判断,两株一级古银杏的树龄应该不到600年,在古银杏中算是比较长寿的。在北京地区,养护得当,不乏1000多岁的古银杏树。中国绝大多数银杏树为人工栽种,崇化寺必定是先有庙、后栽树。如今,崇化寺仅存遗址,但寺内古树尚且存活,成为遗址上活着的历史地标,挽救、延长古树的寿命,对于寺庙的考证、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本组文并摄/本报记者 崔毅飞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