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刘永光 慢慢地,一些村庄的记忆渐次消弭,成为被尘封了的往事,然而你却能从老年人闲时“喷空”中,沉淀着那些陈年旧事。正是这些口述的“喷空”,让我们在金秋十月的一个周末,一行数人踏上了河南省原阳县刘江庄村的采风之旅。
据2003年版《原阳县地名志》载:刘江庄位于大宾乡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据传,明朝初期,一名叫刘江的人最早居此,遂以人名命村为刘江庄。大概,这就是刘江庄村最早的起源吧。这在去该村的庙中考研时也有发现,庙中的几通清代石碑上就有记载,上面俨然刻着“刘江庄”村。
原阳大米被誉为中国第一米这在原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为该村的树碑中可以得到证实。
2019年的金秋季节,刘江庄村为“中国第一米”树碑立传。碑阳部分上刻原原阳县政协主席刘宗训先生书丹“中国第一米原产地”,此碑将立于刘江庄村头,以示世人。
碑阴释文为中国第一米由来:
刘江庄系原阳县大宾镇一个秀丽村庄,是博浪大地一颗闪闪发光的璀璨名珠。这里土地平旷,楼宇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四通八达,国道107、兰原高速傍村而过,村庄民风淳朴,诚信好客。这里沃野千里,生态和谐,土地面积三千余亩,这里就是中国第一米原产地。这里夏季平均气温高,光照时间长,有利水稻发育成长,昼夜温差大,霜期降临晚,有利水稻灌浆,储集养分。黄河原阳段为悬河,历史上常是黄水重灾区。新中国成立后,原阳人民变害为利,化危为机,解决了水患之忧。刘江庄村民乘原阳稻改之东风, 和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洗盐压碱,淤种结合,排灌交互,井渠并用,充分发挥了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直通黄河的四干河与刘江庄紧密相连,环村水流四季不断,淙淙流水如群舞黄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游鱼成群结队,从泥土中钻出来的泥鳅活跃在田间垄上,不甘落后的青蛙日夜欢歌,都在为水稻籽粒饱满助威呐喊。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万亩水稻若黄金海洋,波涛翻卷,令人陶醉。身临其境,方知什么是鱼米之乡。1991年,时任原阳县农科所所长、水稻专家李兴奇来到刘江庄,从村民屈本海的碾坊包了袋大米带到北京参加七五星火科技农业博览会,结果在全国米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荣获七五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的品种,被誉为中国第一米。人民日报率先刊出,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国际舆论也为之倾慕。从此,原阳大米荣誉越来越多,先后荣获十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于1996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2002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并通过河南名牌认证。2016年,刘江庄村仕陈小利牵头成立原阳县刘江庄利众种植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大米特色产业,从种子到送上消费者餐桌,形成一条龙服务。讲究质量第一,诚信至上,使中国第一米更加出彩,享誉国内外。中国第一米是刘江庄村为国家献出的一份厚礼。
中国第一米是原阳人的光荣和骄傲。今立此碑,以示纪念。
刘江庄村的传奇人物——-李慧普。
如今,李慧普随着时光的流逝已藉藉无名,但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却是大名鼎鼎,名冠一时。
在陈小利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李慧普的女儿和孙子。李慧普子女六人,叙述人为李慧普的第五女,名叫李小芹,现年已64岁;孙子李友锋,现年48岁,为李慧普长子之子。在他们的叙述之下,李慧普的当年往事逐渐清晰起来。
李慧普,男,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戏曲艺人,在当时颇有影响。曾与豫剧大师阎立品、著名戏剧演员金不换颇有交集。
李慧普从小学艺,成年后以武生面目示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颇得好评。曾在开封豫剧团和许昌豫剧团从艺,与豫剧大师阎立品同团同台演出,并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二人互相倾慕,用情甚笃。无奈天不作美,人生多变。正在两人憧憬未来之时,李慧普五叔从开封把他叫回家中,并指媒成婚,不再让李慧普回开封。但是,李慧普成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并不好,有时还经常打骂妻子。
有一次,李慧普去郑州找阎立品时,阎立品正好去外地演出,由阎立品弟弟阎立山接待。后来,阎立品也曾几次来刘江庄找李慧普,让他去郑州演出,但李慧普终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另一次,阎立品专门带钱来想接走李慧普,当时五女李小芹已五六岁了,记得母亲也劝李慧普,但终无结果。一代大师阎立品终生未嫁,其原因堪称绝迷。
而李慧普自回到家乡后,曾以教授戏剧为业,在封丘于店、原阳大宾、原武大徐庄等地广收弟子,培养了很多戏剧人才。有很多学子因此或自办戏班,或加入正规剧团,还有的最后还任职正规剧团的团长等职。现在的著名戏剧演员金不换老师就是他当年在封丘于店教戏时的弟子,那时金不换演唱的戏剧以《刀劈杨藩》等为主。
李慧普多才多艺,当年在开封、许昌、封丘、阳武一带名气很大。据家人回忆说,日本人打进阳武时,李慧普还在县齐街演出。后来,还曾一度逃难到云南一带演戏。他除了在戏剧方面的天赋外,还能治疗跌打损伤等,特别是接骨堪称一绝。他还能治疗牛皮癣症等顽症。
李慧普早年在开封、许昌等地演出时,由于遭同行嫉妒,被人暗中下药,坏了嗓子,之后即专攻武生行当。有一件事可见其功夫。据女儿李小芹讲,李慧普回家后,曾一度以卖丸子为生。有一次贾湾庙会上有大戏演出,当时李慧普正在会上卖丸子,戏班班主去请李慧普义演。李慧普再三推脱不掉,就即兴表演。他让人抬来三张桌子摞在一起,只见他在台上一个箭步,就飞身而上,轻飘飘地落在了高耸的桌子之上,赢得了满堂喝彩之声。他盘旋往复,翻跟头时身轻如燕,打旋风脚时虎虎生风,尽显拳脚功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慧普曾任刘江庄村生产队队长,闲暇,他还教授村中子弟学戏、练武,并组织村中的文艺演出队出外表演,也曾拿过许多奖项。
1995年,李慧普病卒,享年73岁。李慧普出殡那天,远近的弟子们很多人前来送行,也算是极尽哀荣了吧!
附:
阎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早年拜杨金玉为师,1954年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收为弟子。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青衣、花旦、彩旦、小生、老旦等行当无所不能。还是少女时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创,立誓终身都不嫁。五十年来,惨淡匠心经营,铮铮铁骨无所畏惧,真真是一曲吊孝催人泪,品高艺也精。 1996年8月11日阎立品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
阎立品的代表剧目有《秦雪梅》《碧玉簪》《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等。
1930年,母亲将阎立品送入开封义成班,拜祥符调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学戏。次年初,阎立品登台演出了她第一个戏剧《打金枝》,饰开平公主。1936年4月,她随父到太康民醒剧社搭班。1938年底,到扶沟县搭四街班。1939年秋,到许昌搭一道辙戏班。在许昌、漯河,她对外宣布吃素、不唱堂会、不到豪门官邸清唱、不拜客等几条规矩。1943年夏,到安徽界首演出。排演新剧目《冷雪雁》《红娘》《元宵谜》。请京剧演员郝效莲(男旦)教身段、化妆。她请音乐教师高启俊教发声、学音律。代表作《秦雪梅》即成稿于界首。1950年,参加河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她的第二稿《秦雪梅》在武汉上演,并第一次上演革命现代戏《刘胡兰》。1951年,成立立品剧社。排演《胭脂》《小韩国》《红发记》等。移植川剧《柳荫记》、现代戏《刘巧儿》和《柳树井》,改编《对绣鞋》,亦名《姐妹告状》等。1953年冬,阎立品应邀参加商丘人民豫剧团,并到上海演出。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赏识。1954年初,梅兰芳正式收阎立品为徒。同年,阎立品参加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到上海进行慰问。期间灌制唱片《游龟山》,这是她的第一次录音。阎立品在山东济宁改编《西厢记》。崔嵬为她执演豫剧《藏舟》,移植越剧《盘夫索夫》和《碧玉簪》,新排《桃花扇》。1955年,为庆祝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阎立品去北京参加纪念活动,梅兰芳赠她一顶翡翠凤冠。1957年,被打成“右派”,送信阳劳动改造。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平反,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1966年,下放到西华县黄泛农场劳动改造。1976年10月,从农场回到郑州,被调到河南省豫剧二团。1978年,从剧本、唱腔、化妆到表演,首先重新加工了《藏舟》,这是第四代《藏舟》。1980年,河南省举行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她自编自演的《秦雪梅》被誉为豫剧旦行五大艺术流派之一。1982年,花甲之年的阎立品率团回到家乡封丘演出。1984年,到封丘县豫剧团领衔主演,授徒传艺。1996年8月11日,阎立品的癌症扩散,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阎立品先生以其洁身自好、高洁无暇的一生和炉火纯青、不同凡响的艺术造诣,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金不换,原名金振秀,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团长,丑角演员。生于1968年,祖籍河南省封丘县。1985年毕业于鹤壁市戏曲训练班,分配到鹤壁市豫剧团,师承豫剧名丑牛得草,“金不换”的艺名即为牛得草所赠。金不换于1999年晋京竞评“第十七届梅花奖”时,拜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京昆表演艺术家、戏剧表演理论家钮镖先生为师。2018年4月30日,荣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00年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4年主演电影艺术片《七品知县卖红薯》,该片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