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近日,河南驻马店一名女子在斑马线在遭车辆两次碾压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一女子被一辆红色出租车撞倒在斑马线上,62秒后,倒地女子遭到另一辆SUV二次碾压。视频显示,事发后,过往车辆和行人减速缓行,但无人上前移动或者保护该女子。
较之文字叙述,被撞和二次碾压的视频能给网民更切身的同情和痛感。正如孟子所言,看到小孩子在井边玩耍,就快要掉下去的时候,谁都会本能地感到惊恐,下意识地要拉上一把,这是人人都有的恻悯之心。这种天生的感情与生俱来,一般来说谁也免不了。所以网民看到视频的时候,自然是要受到一番惊吓,感叹唏嘘甚至痛恨视频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在下意识地要施以援手这一方面,似乎都不及格。
第一名肇事司机当然是始作俑者,肇事逃逸,不仅直接造成了第一次伤害,也是第二次伤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肇事逃逸在从重处罚之下,犯案率依然一直居高不下,是惩罚不够还是宣讲不够,有关部门需要有所作为。
但是舆论的重点则在于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这些车辆和行人,无疑都看见倒地的女子,有些甚至还看见了被撞的一幕,但是无一例外地大家都选择了车辆绕行,行人快走,用唯恐避之不及这句话形容应该也不为过。(本网注:实际有十多人报警,只是没有被视频拍到。警方回应女子被撞“路人冷漠说” :十多人报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做出了如此选择。
六年前,在广东佛山,也有一名两岁女童叫小悦悦,早早地就遭遇了同样的不幸。在经历了第一辆车碾压之后,路边18名行人无人上前援助,直至第二辆车辆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压而过。最后由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但医生对小悦悦已经无力回天。
当年多少挞伐路人的汹汹舆论,多少呼吁“爱心抱抱”的善良举动,多少拒绝做“冷漠路人”的自我反省,现如今来看,效果依然令人怀疑。高速运转的城市,疲于奔命的生活,我们把自己活成了路人,把旁边的人当成了陌路,而那些走过的城市道路和交通空间,正如留不下任何足迹一样,迅速地被抹平、忽略,只能与己无关、迅速逃离。
虽然网上评论中信誓旦旦的多、大加责骂的多,但真正到了现实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产生一丝丝快点走、是非之地莫停留的想法?虽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趋利避害之心,明哲保身之心也人皆有之。这两者两相较量,孰胜孰败,各人秉性气质不同,结果本未可知。问题就出在这原本尚未可知的结果,在现实中却清清楚楚——小悦悦事件和驻马店的这次事件中,众人集体选择回避,悲剧再次发生,现实中趋利避害之心实现了对恻隐之心的碾压性胜利。
当你无法回答佛山、驻马店的他们和我们究竟有什么区别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好好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趋利避害之心如此高度集中一致,甚至于连天然的恻隐之心都可以被打败?质言之,纷纷回避的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其实,需要害怕的实在太多了。害怕站在路中间,车辆还会毫无忌惮地撞向自己。害怕加以移动或者救助之后,如同“扶不扶”小品一样,当事人或者家人可能讹上自己。害怕警察和法庭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占用太多的时间而没有任何物质或精神鼓励。害怕自己回到家,会被家人及身边人斥为好管闲事不给自己好脸。害怕自己耽误了工作会让自己在上司那里吃不了兜着走。
总之,要害怕的一定有很多很多,当目前的环境无法宽慰这些担忧的时候,这些害怕和顾虑会分分钟战胜自己的恻隐之心。当一次次类似新闻出现,只能说明这些打消这些顾虑和害怕,给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安全感,还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工作要做。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让你看。看到了这种同类的悲剧,谁心里都不舒服,无论是视频里和视频外的。但是宁愿坐视悲剧发生,也不敢战胜这些害怕冲上前去的他们或我们,其他时候的生活难道就能好一些?“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过去中国人有一个词叫“急公好义”,要恢复这种精神和传统,还真必须从一个个化解这些害怕开始。而且,化解之后,受益的绝不仅仅是女子或女童一人,反之亦然。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