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抚今追昔>正文

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川西北行之四——两座雪山的“对话”

2019-10-28 12:11 来源:《祖国》

    2019年10月26日,重走长征路的红军后代们,顶着漫天大雪,登上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夹金山的垭口,海拔4114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夹金山位于四川省宝兴县境内。“夹金”在藏语里是指弯曲的道路,这里是说夹金山又高又陡,很难翻越。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地的人们叫夹金山为“仙姑山”,认为只有仙姑才能飞过去。

    红军翻越夹金天险,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故事,在壮丽的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1935年6月8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9日,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夹金山进军。

    当地群众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他们把雪山称为“山神”,说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触怒了“山神”,不是被冰雪埋没,就是被风暴卷走。

    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6月的骄阳,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12日拂晓,红军战士喝一些烈酒、姜汤、辣椒汤,不畏高山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向山顶爬。战士们爬上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刨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

    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现小金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四个月后,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从小金县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部分红军战士因合并整编而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历史奇迹。毛泽东同志在着名的《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抒发了红军翻越夹金山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考察团出发的前一周,在北京看望101岁的红军老战士胡正先。老人家回忆说,“我翻越雪山时,十六七岁,个子小,雪最厚的地方到我肩膀。我们在雪里挖一条壕走过去。你们准备怎么过夹金山?”答:“坐大巴,公路修到山顶了。现在条件好了,你不用担心。”老人思绪始终在战火纷飞中不能自拔,说:“哦,你们过雪山,没有敌人追,不用打仗……。现在条件太好了,你们要多穿衣服。我们条件太苦了,衣服少,冻死好多人啊!”

    这是“两座”雪山的对话,说的是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雪山。今天的雪山,公路直上山巅,红军后代考察团中就有防治高原反应的专家。胡伯伯脑海里是84年前的雪山,悬崖峭壁,人迹罕至,红军衣不御寒,敌军围追堵截。
    翻越夹金山垭口。

    红军后代刘小云讲述父亲刘德胜(长征时在中央红军被评为“金沙江模范指导员”)回忆录过夹金山的场景: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二日,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正值夏季,我们身上只有单衣。南方没有严冬。部队上山之前买了一些干辣椒分给大家,所以我们大家只有啃干辣椒御寒。山上一会细雨蒙蒙,一会大雪纷飞。由于海拔高,对我们这些南方人真是一个生理极限的挑战。中央红军干部团政治部主任莫文华,上级干部队队长肖劲光,带我们这些年轻的宣传鼓动员,在大雪山夹金山垭口迎风站立做宣传鼓动。我们对战友喊:“同志们,快呀,雪山上完了,不要停!毛主席党中央带我们闯过大雪山。”“已经到垭口了,下山就是宿营地了,就有老百姓了。”“过几天就和四方面军会合了。”不清楚有多少战士因体弱、病痛而倒下,长眠在这里。已经走到垭口的战友们杵着树条做拐棍,艰难地迈着步子,向前,向前,再向前。艰难的战斗岁月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听着我们的宣传鼓动,战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念,一步一踹,一步一停咬牙攀登……


    红军后代罗玉英含泪讲述父亲负伤柱双拐翻越夹金山。


    我父亲罗崇福,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的连长兼指导员,1935年百丈关战役大腿受伤。此役后,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要翻越夹金山,只得让伤病员自行安排养伤。部队给父亲发了三块银元,一块大烟土,同时收回了父亲的枪支、弹药,让父亲自己寻找养伤的地方。父亲心想:“我是大别山人,一口湖北话,一开口讲话,别人从口音上就知道我是红军了。我不能留在当地,我必须跟着部队走,坚定跟着红军走!”坚定的信念让父亲开动着脑筋,思索着怎么样才能让拖着受伤的腿,跟上行军部队?父亲给自己做了一副双拐,同时给自己打了几双草鞋,询问了部队前进的方向,跟着先头部队先出发了。由于父亲的伤在大腿,所以父亲的路是艰难的,别人简单的左右两步,父亲坚辛的借助拐扙用左腿一步一步前行,走过天全,走过了芦山,走到了宝兴,来到夹金雪山。

    夹金山风雪弥漫,积雪深达小腿,借助双拐坚难前行的父亲,饥饿,寒冷,伤病,疼痛相伴,支撑不住体力的透支,倒在了距离山顶几十米的地方 ,昏睡了过去。在山里昏睡了多久,不知道还能不能醒过来,一位过路的红军战士发现了父亲坐卧在路边,以为他是被冻死战友,禁不住上前推了父亲一把,抱憾地念道:兄弟,你怎么会倒在这里了?离山顶已经不远了!父亲被战友惊醒,心想离山顶不远了,我爬也要爬上去。拖着受伤右腿的父亲,艰难的爬上了夹金山项。此时父亲心中豁然开朗,我终于到达山顶了,下山的路我可以滚,我也可以继续努力爬了。父亲就是这样以坚定的信念,一颗坚强心,完成了自己爬越夹金山的路!我怀念我父亲,更感恩那位推我父亲一把的“红军爸爸”。所以以后每到一地红军烈士陵园,我都要向所有的“红军爸爸”祭拜!

    其实红军长征翻越的夹金山,只是红军翻越的众多雪山之一。由于战士们身上都穿着单衣,这众多冰封的雪山埋葬了无数红军战士,一座座雪山成了一座座最壮烈的天然“红军坟”。
    红军后代付少杰重走长征路,带来父亲付德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写的回忆文章《雪山坟》。

    一九三六年,我在红四方面军的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任连长。连部有个十二岁的勤务员,姓孙。白净的瓜籽脸,弯弯的眉毛,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他常来往返首长之间传达信息,全连一百多人都喜欢叫他“小连长”。

    红军长征翻越党岭山,海拔有54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当时,我们腹内无食,身着单衣,赤脚穿着草鞋,用破狗皮裹在脚上当袜子,就算是最“优越” 的了。

    我们翻山时,正赶上山上飘起了雪花,西北风一吹感到格外的寒冷。我和“小连长”顶着风雪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山上迈进。开始时,他还跑前跑后,帮这个同志拿枪,到另一个同志面前鼓动一番。

    后来山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来稀薄,这时候他就脸蛋开始变得越来越苍白。我急忙帮他取下身上背的脸盆和简单的行李,扶着他慢慢地向山上走。快到山顶时,他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大口喘着气。战士们纷纷围上来,有的要背,有的要抬。他用手向大伙摇晃着,断断续续 的说:“我不行了,大家争取过去,......我看不见革命的胜利......打败蒋介石 ,让全中国人民过好日子!”

    我望着这位朝夕相处的小同志,想起以前不久一次战役中我头部负伤,苏醒后,护士告诉我:“若不是这个小同志,你早没命了。你不吃,他也不吃;你昏迷不醒,他一直也没合眼守护你......”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拌着雪花流下了脸额。

    “小孙!小孙!一阵急促地呼唤,把我从回忆中惊醒。我低头看去,小孙已经闭上了眼睛。

    全连战士都静静地随同我捧起积雪,将他掩埋在高高的雪山之颠,形成了一座洁白的雪坟。

    部队又出发了,我们最后望一眼那洁白的雪坟,默默地踏上了征途,心情比脚步更沉重。队伍中少了一个“小连长”,却仿佛少了不少人。

    那洁白的雪坟,至今还埋在我的心上......
    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考察团中最年长者、75岁的刘延淮(左),与妹妹刘延宁携手登顶夹金山,不禁回忆父亲、红四方面军宣传部长刘瑞龙二次翻越雪山而创作的诗文:

    父亲一生写了好多诗词,有关长征翻越夹金山的就两首。四方面军广大的红军官兵数次翻越雪山草地,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但方面军总部机关的高级别干部知道其中的曲折。红四方面军朝着相反方向,由北向南翻越夹金山,父亲写下了《冬晨过夹金》诗二首。第一首为《懋功南行》:

    策骑攀北麓,晨雾阴冷浓。嘘气成冰滴,奋力登顶峰。破雾晴万里,红日浴絮云。万山回吟啸,举首揽太清。

    南下之路异常艰险,部队刚下雪山就遭遇强敌,几经恶战,红军被迫退却,二度翻越夹金山。父亲又写下了《由宝兴北返懋功》,记述再上雪山的情景:

    黄昏发宝兴,困战急回兵。篝火遍南麓,恍若满天星。细雨拍面来,路滑梅南行。遥念北上者,捷报传后营。

    为了弘扬红军精神,宝兴县于2005年修建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县城内青衣江畔,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拦三大部分组成,展示了红一、红四方面军翻越夹金山途经宝兴的多幅照片、文物,增加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现了红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动人情景。
    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考察团,冒雨来到“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参观。



    在电子沙盘前,认真观看和研究红军三次翻越夹金山的线路。
    观看红军翻越雪山时的服装。其中,二种草鞋引人注意。
    红军草鞋,下一双为“偏耳子”,上一双为“麻窝子”。
    “偏耳子”,较普通。“麻窝子“,麻线编织,鞋底有木钉(类似现代的足球鞋),防止翻越雪山打滑。后者草鞋在红军中较少,算是“奢侈品”。但是可以看出,红军前辈们在极端艰难困苦之中,仍显智慧之光。
    翻越夹金山之前,重走长征路的红军后代们前往夹金山烈士纪念碑,向长眠在雪山的父辈战友们默哀,祭酒,献上庄重的军礼!
    (王洪山、徐南征、谷路宁、程献供稿)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