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耿兴徐 通讯员卓立 王蔚 李文丽 2017年12月,作为江苏省第二批和徐州市首家试点地区,铜山区正式启动全要素网格工作。
近两年间,铜山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级网格体系,依托联动16家单位的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全区2000多名网格员每天活跃在大街小巷,第一时间了解民情民意,全力满足群众所需所盼,用实际行动筑牢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以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激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有事儿就找网格员”
每天早晨8:30,吴伟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铜山区汉王镇东沿村第一网格内。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全村127户人家,每家几口人,身体如何,孩子上几年级,吴伟掌握得一清二楚。村民们有任何难事儿,总是习惯第一时间联系他。近两年来,他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不关机。
在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网格员。吴伟便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网格员。
网格化工作开展伊始,铜山区便通过社会招聘一批、内部转任一批、行业聘用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配备网格员2237名,其中专职网格员883名,兼职网格员1254名。“有事儿就找网格员”,已成为铜山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铜山区还探索建立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督查员、网格员、网格协管员“一长四员”模式,即村(社区)“两委”成员任网格长,社区民警任指导员,驻村干部任督查员,转任或选聘1名以上网格员,鼓励流动人口协管员、社会保障协理员、党员骨干、物业人员、志愿者等担任网格协管员,形成“人人参与网格”的共治局面。
采访中,吴伟有一部手机的铃声不断响起。他说,每名网格员都有这样一部“全要素网格通”手机,专门受理各种群众来电。他们不分条线、不分业务,对网格内各项业务实现“一口受理,全要素办理”——调解小纠纷、整治小隐患、办理小案件、化解小问题、代办小需求……正是这些细微琐碎的“五小服务”,编织成一个地区安全稳定的磅礴大网。
“一网打尽”辖区事
夏日。深夜12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了房村镇尚王村第六网格员潘春红。
“出事了,快来人帮忙!”电话那头,有人在尖叫。潘春红闻声匆匆披件外套赶到现场,发现村民赵某突发心脏病晕了过去。潘春红立即拨通120,同时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没多久,伤者苏醒了过来,120也及时赶来,挽救了村民的生命。
潘春红所在的尚王村共分为6个网格,属于农村网格,每个网格服务近300户居民。铜山区状如环带,地域分布较广,根据“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总要求,该区将网格化体系分为城区、镇区、农村三个层面,共划分网格1199个,配备网格管理员2237名,实现“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城乡全覆盖。
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网格事件都会按照源头发现、采集上报、分流交办、检查督促、反馈办结、研判预警“六步闭环”工作流程推进。接到事件信息后,网格员对自己网格内能解决的事情当场解决;村(社区)对网格内一般简易事项统筹解决;镇(街道)每周对疑难复杂事项集中受理答复;区级层面定期召开协调会推进全区工作开展,最终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社区),难事不出镇(街道),事事有回应”。
一键打造“网格+N ”模式
一个小小的网格,犹如千线一针,全面网罗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各个条线的综合信息。
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铜山区委政法委整合司法、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相关信息,制订了信息采集维护、社会治安巡防、安全隐患排查、特殊人群服务、矛盾排查化解、城乡治理协管、民意搜集调查、政策法律宣传、基层党建工作、为民代办服务等10大类22小类87项“服务清单”,内容基本覆盖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需民盼一单俱全。
2019年,铜山区投入300余万元建设的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配置联动指挥大屏,与公安、司法、信访、教育等16个单位联网,设置30个席位,承担事项分流交办、预警研判、考核评价等功能,打造集联动综合平台、维稳实战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四位一体”的智慧型联动指挥中枢。
依托联动指挥中心,铜山区创新建设“网格+党建”“网格+信访”“网格+警保”“网格+调解”“网格+诉讼”“网格+警务”等“网格+N”管理模式,将党建、城管、环保、安监、信访、警务、诉讼等“全要素”涉及的业务部门均纳入网格体系,实现一键联动、一网打尽、一体化管理,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我们紧盯目标,下沉重心,推动网格力量资源和服务管理要素整合重构,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打造出具有铜山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品牌,有效激发了全区发展活力。”铜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婧说。
(责任编辑:李园慧)